当前位置:

学史崇德,在学思悟践中锤炼平常心

来源:红网 作者:易凡 编辑:唐盈 2021-05-13 19:46:17
时刻新闻
—分享—

微信图片_20210513173033.jpg

5月13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率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前往长沙县许光达故居、汨罗市任弼时同志故居和纪念馆,围绕“学史崇德”主题,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进行第三次专题学习研讨。今年的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是在“两个大局”交织、“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规划”交接的历史节点上进行的,事关全局、事关长远,更考验着党员干部的人品、党性和政德。广大党员干部要在从红色精神谱系中厚立政德,在学思悟践中锤炼平常心,做到在整个换届过程中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正确对待进退留转,自觉服从组织安排。

“进”不可争位。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党员干部想要在职务上升迁、进步,无可厚非,但不能用不正当手段“争位”。窃据高位者必然才不称其职、德不配其位,往往是爬得越高摔得越狠。纵览百年党史,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领导干部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例子不胜枚举。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当许光达得知中央授他大将军衔时,深感不安,决定申请降衔。几次面请降衔无果后,许光达再也按捺不住,直接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份“降衔申请”。毛主席得知许光达主动让衔后,拿起降衔申请书就说:“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对于许光达的降衔请求,党中央、中央军委始终没有同意,最终仍然授他大将军衔。但是,许光达依然无法心安神静,又请求将自己的行政级别由四级降到五级,这一申请终于被批准,也留下了“三让”将军的佳话。

“退”不可气馁。“能上能下”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原则。但在现实工作中,干部“能上不能下”却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不少干部还存在“上荣下辱”“下必有错”的陈旧观念,对“能上能下”制度存在抵触心理。邓小平同志的政治生涯经历了“三起三落”,每一次的“落”,都可以说是“退无可退”、是“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是不管遭遇什么困难,他都未曾气馁,都能“香如故”。邓小平曾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三年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他没有因为自己被撤销一切职务而戚戚于怀,没有因为遭到不公待遇带来的巨大落差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在那段艰难岁月里,在那座南方小城中,他静静地读书,静静地踱步,静静地思考,最终才能在在拨乱反正时期力挽狂澜,把中国带上了一条崭新的康庄大道。

“留”不可松劲。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的预言:“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果不其然,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内一些同志不愿留任原职,只想“加官晋爵”。时任河南省委常委、开封市委书记的戴季英,认为自己资格老、功劳大,但职务太低,于是写信给党中央和毛主席,要求当中央委员和河南省委书记,最终受到开除党籍的处分。像戴季英这样“居功自傲”者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坚决服从中央安排,留任且忠于职守、再立新功的同志。

“转”不可浮躁。交流转岗是优化干部资源配、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面对转岗,特别是面对新岗位较诸老岗位条件差、待遇低、权力小的转岗,部分党员干部难免缺乏热情和激情,更有心理落差大、牢骚抱怨多者。1944年3月初,党中央决定由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转任西北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不少同志得知陈云同志这一调动情况时,都表示不理解。而且当时边区在经济上处于被封锁的环境,财政经济问题尖锐,“比做组织部的工作难得多”。但陈云临危受命,在新岗位上积极作为,主动担当,扭转了不利的经济局面,改变了贸易入超的被动,实现了金融稳定、财政平衡和生产发展。这不仅对打破封锁、实现边区军民的“丰衣足食”、为抗日反攻准备力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为解放战争作了重要的经济准备,在中外战时财经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来源:红网

作者:易凡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1/05/13/933665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