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孙忠: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文化环境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红网 作者:孙忠 编辑:唐盈 2020-12-19 13:03:03
时刻新闻
—分享—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自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产业兴旺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根本保障。近年来逐步兴起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大潮,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根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底发布的统计数据,全国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850万,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达3100万。人社部相关调研数据则显示,返乡创业人员中80%为农民工,目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9亿农民工为返乡创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市场好,发展空间大;有政策,扶持利好多,等等因素是吸引众多创业者返乡入乡的重要动力。农民工返乡创业对带动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活跃县域经济、推动产业承接和梯度转移、激活村镇人气、深度促进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深远意义。长期以来困扰城乡统筹发展尤其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这一难题可望逐步得到破解。

如何更好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如何在政府、农民、农业企业等多方关系中达到有机平衡?以往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场地优惠、产业扶持、税费减免、教育培训、金融支持等方面。青年学者、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周宇飞副教授与张国政副教授合作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及同名专著《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独辟蹊径,为理论界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与思考。

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基础材料和实证数据,项目组前后历时4年,对广东、湖南、宁夏、内蒙古、湖北、云南、天津、甘肃、贵州、吉林、河北、陕西、广西、上海、重庆、安徽16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样本调研。为了保障数据的真实性,进行了大量入户问卷调查和“聊天式”访谈;为了使被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愿得到如实体现,所有调研员都经过严格培训,要求入户调查时必须耐心向被调查对象讲清问卷中每道问题的含义,避免产生歧义,确保了数据来源的真实与准确。

依托大量实证材料,专著基于协同发展视角,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变方法,灵活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模糊区间理论和心理学的锚定理论,探索政府、农民和新时代乡村文化三方的相互影响机制。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从乡村建设理论、增长极与产业梯度转移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着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协同发展的耦合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周宇飞、张国政二位学者在专著中综合运用乡村建设理论、发展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系统探索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意愿和行为,归纳出新时代乡村文化的五个维度,分析了它们对农民及农民创业者的影响,指出新时代乡村文化在乡村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三产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导向和推动作用,强调了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科学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发改委等19部门2020年初联合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返乡入乡创业产业园、示范区(县),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达到1500万人以上,带动就业人数达到6000万人左右。

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利于更好地挖掘人的潜能,促进全面发展。无疑,专著《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耦合机制研究》是近年来研究乡村振兴、农民工返乡创业、新农村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政府部门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优化激励机制,加强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全面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事半功倍的指导意义和实操价值。

(作者系农业问题研究专家,湖南亦广咨询首席研究员,湖南农业大学MBA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公党中央农业农村委员会委员)

来源:红网

作者:孙忠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12/19/87365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