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化县孟公镇付家村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扶贫车间。朱思琪 摄
11月13日,走进位于新化县西河镇双蹄村的维漫雅内衣厂,偌大的车间里,百多名工人在堆放着加工材料的操作台上,安静而又快速地忙着手里的活计。这是新化县149家扶贫车间中的一个车间的生产情形。(11月19日 《湖南日报》)
湖南省新化县精准施策,按照就业扶贫“政府主导、企业搭台、贫困户参与”的思路,积极探索“扶贫车间”建设模式,多方合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大力加强扶贫车间建设,积极探索一条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增收脱贫新路子。优先吸纳贫困群众到车间就业,切实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助力脱贫。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增加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按照相关部门的测算,2020年的脱贫标准,应该是年收入4000元左右。而从各地的用工情况来看,普通工人的月收入一般在2000元以上,一年收入应该超过24000元,一个三口之家的贫困家庭,如果有一个人得到充分就业,家庭人均收入大概能达到8000元以上,脱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因此,各地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让贫困家庭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就要用心用情用力开展就业脱贫,让贫困户成为“上班族”。
让贫困户成为“上班族”,须大力发展扶贫车间。一些农村贫困群众没有走出去充分就业,大部分是有原因的。或是思想观念的偏见,或是需要照顾老人小孩让他们抽不开身,不能想走就走,到城镇去打工。而地方政府转变观念,创新方式,大力创建扶贫车间,让农村贫困群众在家门口打工就业,既赚了钱,又能照顾好家庭,这样因地制宜的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了收入,摆脱了贫困。
让贫困户成为“上班族”,须多一些公益岗位送上门。在农村,有一部分年龄偏大,甚至身有残疾的贫困群众,他们是成为“上班族”的困难户,如何满足他们的就业需求,不让他们输在脱贫的终点线,这对打赢脱贫攻坚战,非常重要。地方政府应如新化县一样,针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群众,不断开发扶贫公益岗位,把公益性岗位送上门,让就业困难户贫困家庭的群众也能就业,也能牢牢端稳就业扶贫的饭碗,让他们能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来源:红网
作者:李瑛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