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冷水江市禾青镇黄泥集中安置点,刚从农业基地回来的段顶峰,又拄着拐杖在小区转悠,进行消防和卫生巡察。2017年搬进新房后,市易扶办为他找了两份工作,一份是辅助小区服务,一份是参与社学里后扶基地的日常管理。(11月18日 《湖南日报》)
近年来,冷水江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帮助贫困群众搬出大山,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段顶峰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考虑到我腿脚不方便,干部们特意给我安排了1楼的住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贫困群众搬出来相对容易,但是要留得住、富起来却不易,这就需要做好“安”的文章,对贫困群众做到安心与安置并重。易地扶贫搬迁,不仅是给钱或建一套房子那么简单,而是要“想贫困群众之所想,急贫困群众之所急”,为搬迁的贫困群众寻找致富的项目,为他们创造更多就业的岗位,让他们有所居、有所事。
按照“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总要求,冷水江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成立冷水江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将该项工作列入市重点建设项目,并建立例会制度。每个集中安置小区均配备市级挂点领导、乡级工作组,每一户分散安置户配备包干干部,实行跟踪服务。同时,织密纪律网络,全力推进脱贫领域贪腐问题整治,强化易地搬迁项目资金监管,按照“四不两直”的方式强化日常监督,以严实的作风推动项目建设。
有了政府部门的长期帮扶,广大困难群众就有了长期的、可持续的就业机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贫困农户的经济收入,更提升了他们在脱贫道路上的竞争力。既有产业,又有技术,还生活在了更具备发展实力和潜力的新环境,困难群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自然能够进一步加强。
截至2019年底,冷水江市圆满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总投资近2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住房面积8万多平方米,801户2886人入住新居,入住率、拆旧复垦复绿率、搬迁户脱贫率、后续帮扶覆盖率均达到100%。
易地扶贫搬迁,让困难群众“搬”出一片新天地,并非仅仅指让群众搬进新家,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主动作为,坚持“人民至上”,为离开故土的基层群众,提供一个有机遇、有保障的发展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文艳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