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湘女上天山,留下的不仅是见证“湘疆情”的传奇往事,更是激励各族人民奋斗的精神符号。
新疆今日好风光。一杯清茶L摄
乌孙山脉,伊犁河畔,细君公主出塞,随员屯田赤谷城以北,掀开了新疆屯垦的扉页,然汉唐屯垦,多是一代屯田而终。穿越千年,新疆解放,二十万兵何去何从,沙漠戈壁,碱滩沼泽,何以安心,何以扎根?
其实,湘“疆”之缘早已结下,天山融雪,大漠习沙,左公收复边疆,“湖湘子弟遍天山”,也曾柳荫一方,只是未圆世代屯垦的梦罢了。而因八千湘女,这一段缘,得以再续,铸剑为犁,一代巾帼,献了青春,也献了一生。
当年,只因一个标语,有志青年愿往边疆,愿建设边疆,何等英姿;只因一声号召,女子也愿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何等豪迈!
远赴边疆,湘女曾念那故园的山,故园的水,梦回湖湘,不禁问一句:何时可享团圆?可是,她们也恋那大漠的云,大漠的月,终是扎根天山,余生未曾言悔。
湘女马绍荣成为兵团第一批康拜因手之一。心旺摄
借“端”改“瑞”字,志在边疆
1950年,长沙县高仓中学,书声琅琅,一群青年,十五六的年纪,热血当时,志在四方,抗美援朝,字字铿锵,又燃激情,一股“参军热”迅速传开。
郑家有女,名本为瑞阳,成为一名女兵,是她的骄傲。及笄之年,“参军热”如火如荼,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唯有“参军”二字,难容其他。
若问新疆有多远?她也有想过,好远好远。跨越湘江,翻过祁连山,走西北,出阳关,见天山,也就到了。隔着山,隔着水,千里、万里,那又怎样?只要组织上允许,那便不怕路远!
年龄不够,虚报少许,可没个学历证书,该当如何?瑞阳眉头紧锁,再三思虑,灵机一动,想起了堂姐郑端阳,“端”字与“瑞”字相差无几,堂姐有学历证书,那便借来,稍微改一改,应该可以。
瑞阳飞奔出门,难抑心中欢喜,这一借,学历证书如愿以偿,参军之路,向前进了一步。
下一步,改字。一个字,却仿佛改了一个世纪,瑞阳生怕哪里露出“马脚”。许是苍天怜她,为之动容,这一改,瞒过了招兵团的同志,成功报了名,参了军,进了疆!
当年建设兵团招募启事。心旺摄
一门三代女,同上天山
同是郑女,衡山佩兰,自小便深受家中“老革命”熏陶,想成为那英姿飒爽的女兵。1951年,正值豆蔻年华,怀一份期待,幻想穿上一身戎装,去那边疆,看胡杨林下的一地婆娑,遍野的芨芨草随风招摇,明月高悬,有满天星辰做伴,纵有黄沙,也有绿洲可待,然而因为年幼,1951年,佩兰未能如愿。
1952年,佩兰看到《新湖南报》登载招兵消息,条件简单,不过是16岁到2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未婚女性,女兵入疆后,可进俄文学校、当纺织女工、做拖拉机手、进部队文工团……
佩兰飞奔回家,只觉得耳侧风声袭袭,天知道她有多激动,不是条件过于诱人,只是内心只有一个念头——参军。
可父母说什么也不同意。“哪有女娃娃成天想着去当兵的?何况你这么小,部队怎么会要你?就是要你了,谁照顾你的冷暖?”
佩兰发了脾气,使了性子,可父母也没让她半分。
不久,表姑旷运魁、外甥女旷湘清也得知了新疆招女兵的消息,三人开始一起闹,人多力量大,最终瞒着家里人偷偷报了名。而录取的那一刻,三人泪流满面,抱团痛哭了一场。
三月二十日,是相约赴长沙的日期。这一天,佩兰舍下去邻居家借鸡蛋的母亲,舍下下田的父亲,舍下八岁的大妹、两岁的小妹,自此,离开生活了14年的家,去往梦里牛羊成群、硕果累累,尽显异域风情的新疆……
女兵们就地化雪做饭。心旺摄
悠悠七十载,青春永驻
穿越时光,七十年前,八千湘女,屯垦戍边,与新疆一同成长,一走就是一辈子。桃面、丹唇、柔膝,经岁月打磨,已然不再,如今朱颜改,两鬓霜,可安下了心,扎下来根,青春的印记遍布天山四野,生命的深泉依旧涌流,湘疆之情历久弥新。
人们会记得一代湘女,在那寸草不生的沙漠碱滩,一望无际的戈壁荒原留下青春,种下大爱,曾经大地为床,夜空为帐,如今也见高楼大厦,瓜果飘香。
会记得代代三湘儿女离开故乡,远赴援疆,扎根天山,带去了湖湘的情意,贡献了湖湘的智慧,换得雪莲与芙蓉并蒂,天山与湘江情系。
年岁有加,若道人生如歌,那专属八千湘女的一章,热忱依旧,风华常存,它是回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曲传奇,亦是共谋民族团结、新疆富饶、湘疆一家亲的合唱新篇!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孝贤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