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诗意中秋夜,畅饮一壶月色银光

来源:红网 作者:刘懿波 编辑:陈晓丹 2020-09-30 12:02:57
时刻新闻
—分享—

长沙阿信4.jpg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长沙阿信摄

自古,中秋便是踏着月的光华而来。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中秋佳节正是始于这朗月银光下的祭拜庆典。

诗和月则是前世注定的一对情人。诗从入世那一刻起就依偎在月柔情如水的怀里。

中秋、月亮和诗,时刻装点出一幅人世间最美丽、最典雅的图画。

就让我们徜徉于诗人如银似雪的梦里,穿越秦时明月、汉时光华,任唐诗宛转、宋词悠扬,把中秋月色装扮得翰墨馨香。

诗月结缘最早于《诗经·陈风》里: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然而,中秋赏月、且邀月入诗却始于唐朝。唐人咏月之盛从诗仙李白的作品中便可见一斑,仅他一人就达320余首。

平常之月尚且喜好如斯,更何况这月中上品——中秋之月,自然会成为文人雅士、才子佳人们的至爱。

“人道中秋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这是诗人白居易于华阳观中秋夜招友玩月时而作,诗人在中秋月夜邀约一众好友吟风弄月,共度良宵。

当然,中秋咏怀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并非都如香山居士这般心境。古往今来,中秋之夜诗人们抒发得更多的还是相思、离绪、孤寂和怀人之感。

清风随影之过客.jpg

秋天的沉思。清风随影之过客摄

王建《十五夜望月》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诗中所展现的就是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夜画面。

又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秋夜,花丛中。一身、一影、一月,通过这一简单的表象组合,遂将自己孤独失意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时此地,中秋之于他,是委屈而悲苦的。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无情水都不管;共西风,只管送归船。”临近中秋,辛弃疾词借送别之机,倾吐满腹忧国深情。激励友人之同时,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慷慨悲凉之情、磊落不平之气,层见叠出。

中秋咏月之作,当数苏轼《水调歌头》最为经典,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对此词评价颇高: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东坡先生用几近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之境界,又于月圆月缺中渗入深邃的哲学思想,充分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之情。

当然,中秋月圆之夜,并非尽是悲天悯人。诸多文人骚客中,乐天派也不在少数。

宋代林光朝《中秋月夜》:“玉露金风满桂枝,清光因此更华滋。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简单描写,将月华之美、丹桂之香和普天同庆的场面尽显于字里行间。

竹节拍客的图片库 - 忙碌的秋天.jpg

忙碌的秋天。竹节拍客摄

同代诗人郭应祥的《醉落魄》描写更直接一些:“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明代徐有贞的《中秋月·中秋月》写得颇为直白:“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按他的意思,过节就过节呗,管你阴晴圆缺。一年就这么一个中秋节,我高兴还来不及,哪里有什么心思忧愁?

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说:“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

可见,从先秦到南宋,中秋节均带有十分浓厚的喜庆色彩,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这一天都大摆宴席,举杯相庆。

也许,那些悲情之吟只是部分落魄文人、贬谪政客人生失意之时留下的缕缕伤痕吧!但这并不影响世人喜庆佳节。

关于月亮,唐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一句诗有点意思:“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此语竟差点揭示出月圆月缺的自然规律。不过正好说反了,事实上,不是明月伴潮水而生,却是潮水因月明而起。

为何十五的月亮会最明亮呢?因为依天体运行规律,此时的月亮离地球最近,故对海水引力也最大,海潮随之高涨。著名的钱塘潮就是如此。

彭湖湾1.jpg

月饼寄托家的温情。彭湖湾摄

今佳节又临,倾醉于皎月下与家人挚友品酒吟诗之际,关于中秋的记忆宛若头顶这轮高悬皓月,缓缓升起,越来越大,越来越亮,越来越清晰。

小时候,中秋小得只剩下一块圆圆的月饼。“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节日的全部就是这块送过来又送过去,最后饼皮都快掉光的月饼。然后,一点一点细细的掰开,生怕掉落了些许饼屑。

上学后,中秋长大成悬挂于蟾宫里的那枝月桂。“憧憧车马徒,十年争路长安尘”,青灯下斗室中,唯有将曲江赴宴、雁塔题名的荣耀,用一支枯笔书写成人生中最灿烂的那一页。

至中年,中秋慢慢酿成了月宫里吴刚的那坛桂花米酒。抡完斧子后,将疲倦和无奈缓缓倒入青花瓷杯,或邀李杜共饮,或与陶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而今,细数十年事,几近十处过中秋。蓦然回首,依旧踟蹰黄鹤旧山头。且抬头,仰望苍穹,月光如水,流泻瓦舍勾栏。树影斑驳,空处如霜。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样的中秋夜,平步琼楼玉宇,畅饮一壶月色银光。

来源:红网

作者:刘懿波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9/30/84637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