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精准扶贫理应“不舍寸功”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刘艳秋 2020-09-28 10:58:09
时刻新闻
—分享—

薛家村,因“扶贫楷模”王新法而闻名遐迩。

9月23日,记者来到山上的茶园,村民张言思身穿厚厚的夹衣,在茶园梯坎间挖坑。“有机茶不能打药和施化肥,我在这里种豌豆,用根瘤固氮,提高土壤含氮量,茶树就会长得好。这招是‘名誉村长’王新法教的。”(9月28日《湖南日报》)

薛家村位于湖南最北端的石门县南北镇,海拔1200多米,常年云雾缭绕,宛如梦幻仙境。据介绍,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历史上有68名红军战士舍身跳崖壮烈牺牲。当代有“名誉村长”王新法扎根山村,义务扶贫,一干就是4年,直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2013年,退休后的王新法从石家庄来到薛家村义务扶贫,短短4年间,他既撸袖实干,也讲科学创新,他的“金点子”让当地群众受益匪浅。他让养鸡的群众,变圈养为散养,让鸡白天晒太阳、吃青草、啄虫子。养鸡成本降低了,但鸡的售价却蹭蹭往上走。他让种茶树的农村群众做有机茶,不打农药,改良后,村民的茶园每亩至少增收1000元,利润翻番……类似这样的致富“金点子”,还有很多,给当地农村群众的脱贫致富,确实带来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众所周知,要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帮助农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要啃掉脱贫路上的一个个“硬骨头”,对于有一定资金支持的“第一书记”来说,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没有单位依靠,缺少资金支持的“义务扶贫”。 王新法作为一个普通的城市退休人员,为了帮助农村群众脱贫致富,不怕苦、不怕累,不计个人得失,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义务帮助农村打赢脱贫攻坚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确实是令人敬佩的事。

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脱贫攻坚既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大事业,也是点多、线长、面广,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效,让贫困地区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理应“不弃微末,不舍寸功”,理应鼓励更多像王新法这样的有志之士,投入到脱贫攻坚中来。

来源:红网

作者:江文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9/28/843668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