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南省吉首市新龙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以食用菌、黑木耳和香菇等为主营业务,以打造“湘西食用菌第一村”为目标,唱响“脱贫致富曲”。截至目前,黑木耳及香菇种植有60多亩,2019年产值达500万元,每年上交村集体近4万元,给村民分红6万多元,今年产值预计可以达到1000万元。
产业是脱贫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同时也在提高社会效率、缩小经济鸿沟、实现社会公平、提振发展信心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产业扶贫立足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优势,带动一片群众,吉首市谱写因地制宜的特色扶贫新篇章,奏出脱贫致富的幸福曲。
发展特色产业谱写致富新生活。真金白银对于贫困群众而言能够“解渴”,而产业扶贫能够帮助他们“拔穷根”,这就需要抓住产业这个根本,在特色上多花工夫,才能够让特色产业托起贫困群众的致富新生活。吉首市探索推行股份合作工作模式,将湘西黄金茶、休闲农业、时鲜果蔬、特色养殖、优质粮油、中药材等6大产业作为重点支持产业,产业扶贫更有“特色”,让精准扶贫更有效果,贫困群众增收更有保障。
“造血式”产业扶贫谱写永久脱贫大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实现永久脱贫的长远之计。发展产业,应该从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能力出发,通过以优势产业带动扶贫产业,推进产业精准培育;以新型主体带动贫困群体,推进利益紧密联结;以市场机制带动发展机制,推进产业持续发展;以组织作为带动农户有为,推进措施落地见效的“四带四推”新模式,增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才能够从根本上斩断穷根。
探索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谱写富民曲。产业扶贫的根在市场,要对接好市场,才能够让产品有销路、有活路,让贫困群众的增收有盼头。这就需要探索创新产业模式,以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从“输血”扶贫转向“送产业”扶贫。在泸溪、新化、苏仙等县区,当地对有产业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进行再次精准识别,湖南省水科所送鱼种鱼苗上门,引导300多个贫困户发展稻田养鱼,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在产业扶贫上更精准,才能够进一步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为他们铺开致富路,让贫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找准贫困村,更要摸清贫困户,还要找准致富产业,更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才能围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精准扶贫到户、到人,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增强扶贫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奏响脱贫致富强音。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