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赴怀化、湘西督导防汛工作时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把抗灾和避灾结合起来,一旦发生险情,该停课的要停课,该停运的要停运,该转移的要转移,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最大限度避免人员伤亡。
人民生命重于泰山。“宁可听骂声,决不听哭声”体现的是一种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担当精神,一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更是一种不计小节、追求大义的智慧与勇气。
“骂声”刺耳,“哭声”刺心。任何工作的开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难免会有人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通过谩骂和责难来发泄不满情绪。但如果因为听不了“骂声”,受不得委屈而放弃原则,畏难退缩,很可能会使群众利益受到更大损失。
责骂是不理解带来的,哭声的代价却可能是鲜血和生命。特别是在防汛救灾的紧急关头,丝毫马虎放松、点滴侥幸心理、半分弄虚作假,都有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甚至给群众带来身体重伤的痛楚和失去亲人的悲痛,后果不容小觑。
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实践证明,越是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砥砺干部的意志,净化干部的品质,增长干部的才干。马克思曾说,如果斗争只是在有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干工作就要有胆量、有魄力、有担当。始终坚持原则、依律行事,可能会给少数人带来暂时的不便,但只要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党的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哪怕阻力再大、困难再多,也要挑起该挑的担子、扛起应负的责任,做到“宁可严管得罪人,决不渎职当罪人”。
不过,坚持原则不等于霸道鲁莽,一意孤行。特别是做群众工作,更要讲究方式方法。虽说不能怕“骂声”,但也不必故意“讨骂”。非紧急状况下,工作开展之前还是要尽可能多和群众商量,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特别是不同意见,充分发扬民主,确保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要把“骂声”当镜子,学会在“骂声”中反思,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够好,还是工作方法不对头,以便及时整改,用更优良的作风、更科学的方法,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守护社会和谐安宁中收获群众的点赞和笑声。
来源:红网
作者:张晨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