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镇常常为开会而开会,开会不研究真实情况、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连续数次会议记录一字不差、全部雷同;很多工作经常是开完会就没了下文,工作是否落实领导从不过问,同样的内容反复开会也是常有的事,镇里干部被开得疲惫不堪,挤占了贯彻落实工作的时间,很多工作都是轰轰烈烈开会,真正落实的少之又少。(6月8日 人民网)
现在一些部门为了图简单省事,传达上级会议精神走形式;一些领导检查工作不愿意深入基层,而是乐意在会上听汇报;一些基层单位,工作头绪多、涉及面广,要想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似乎都离不开开会;另外,有些干部将开会当成一种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使会议失去了本该具有的意义。
一些小会议同时也成为某些领导的“大折腾”。为了准时参加会议,偏远地区的干部就必须提前出发,路途上舟车劳顿,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后只为参加一个小时不到的会议,真正的会议精髓也仅仅是几句话而已。
当会议成为干部们的负担,就值得我们警醒。如果会议缺乏有意义的内容,如果会议的作用被无限放大,其“折腾人”的负面效应就会超过其积极作用。用会议落实会议更是“小会大折腾”的负面典型。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级压一级,大小事都靠开会解决,就会落入形式主义的怪圈。
“以会议贯彻会议”仔细看来,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样的工作作风犹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些单位一说到落实工作,就开会研究部署;一说领导调研,就忙着写材料,准备汇报;一说领导检查,就忙着准备档案资料。这充分反映出少数领导干部缺乏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其实,办任何事情都应从实际出发,过度重视形式,或者把工夫下在形式上,甚至不顾实际情况热衷于轰轰烈烈的形象工程,无异于本末倒置。
要从根本上扼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不良倾向,需要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转变会风,少开会、开短会、开高质量的会,必须从现行行政管理机制上进行大胆改革,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树立实事求是的作风,这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来源:红网
作者:张雨竹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