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春献词|愿所有祝福,如阳光温暖大地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时刻评论员 编辑:唐盈 2020-01-24 11:09:13
时刻新闻
—分享—

6b396f77-0d12-460b-8cc1-b2bd642bd73a.gif

年三十中午,当“半半集”拥挤的人潮逐渐褪去,所有人满载而归,露出淳朴而满足的笑,用方言大喊一声:“回家过年咯”。于是,年已经开始了。

在忙碌的世界中,春节是时间创造的庇护所,让我们在生活的激流中感受到难得的平缓,为我们提供一个暂时忘记烦恼、甩下负担,尽情狂欢的机会。这一天,高三学生可以心安理得地放下学业,开心;习惯了在写字楼间以“996”的姿态奔波着的打拼者,可以安心陪伴家人,专心欣赏春晚;一年到头在地头田间辛苦劳作的庄稼人,可以带着喜悦,细数一年的收成……

年,是一个精致的“中国结”,是中国人前行路上的加油站。无论己亥猪年过得如何,越过这道时间的门槛,前方一定别有洞天。过了年,意味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意味着新学期,新气象;意味着翻过旧页、另启新篇。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在鞭炮声中得到确认,刚出锅的饺子为新年注入热气腾腾的力量。无论是传统的祭祀,还是新兴的朋友圈祈福,在真挚的憧憬面前,我们总有理由相信“明天会更好”。

春节是现时性的时间节点,也是历时性的跨时代叙事,迈着以年为单位的步伐,走向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明天。

203456929.jpg

迎春节,挂灯笼

贴对联、守岁、剪窗花,这些古老的民俗喷吐着年的气息,通过这样一个四海同庆的节日,集中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色,将文化从历史长河打捞起来,在现实的沃土上积淀成亿万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然而,随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被互联网解构与定义,经常会有人吐槽年味儿淡了,仪式感没了,过年越来越无聊了。

一直以来,过年在舆论场里习惯性地被嵌入传统文化的叙事框架,人们习惯于寻找其中吉光片羽般的文化遗存,在传承的脉络中证明着文化的痕迹。其实,如今的过年,披着传统佳节的外衣,守望着传统文化的血脉传承,却已被赋予了商业化、都市化的现代内核。

近日中国新经济研究院发布《中国新年俗发展趋势报告》,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被票选为21世纪“新四大年俗”,相约看贺岁片,年夜饭点外卖等“亚文化行为”也都成为广受青睐的“新年俗”。与之相对,舞狮、放鞭炮、杀猪、手写春联等年俗逐步淡出我们的生活。

392e37cb-0798-4efe-859f-be677aa707cf.jpg

体验古城年味游的一家人

年俗形式变化的背后,是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无论新旧年俗,都体现了人们美好愿望、祝福的寄托。“新年俗”和传统年俗成为了当下过年的两条脉络,“辞旧迎新”这一特殊社会话语在一年年的轮回中生出新意,站在宏大的视角上重塑着春节语境下的个体诉求。

一个变化发展的中国,也必将形成变化发展的传统。有人会觉得现在的“新年俗”是对传统的侵蚀,但是要知道,兴起于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当时也是“新民俗”,现在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春节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网络春晚、弹幕,也让春晚与时俱进。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红包,包裹着年味,跨越距离,从一台手机飞向另一台手机。我们的年也是如此,承载着中国人永恒不变的情愫,数着年轮的增长,见证着春华秋实。

无论是旧年俗,还是新年俗,这都是为了呈现新春的祝福。在或旧或新的祝福里,有文化传承的时代节点上,年味没有淡去,而是与时俱进了,依然如阳光温暖着大地。

岁序常易,华章日新,希望总会在每一天洒满地平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险阻,无数负重前行的逆行者,托起了我们的岁月静好。拿出一份担当与责任,让所有的担忧化为云烟。正如一首歌中所唱的,“让昨日脸上的泪痕 随记忆风干了 抬头寻找天空的翅膀”,积蓄起走进又一个春天的力量。

在此美好的新春佳节,我们将所有的希望,化为一声最衷心的祝愿:愿所有的您与世界相安无事,愿美好的日子如期而至,愿所有新春祝福如阳光温暖大地。

来源:红网

作者:红网时刻评论员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1/24/664730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