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中国之“制”中看中国之“治”

来源:红网 作者:刘启灵 编辑:唐盈 2020-01-06 17:31:37
时刻新闻
—分享—

2020年1月1日出版的今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

制度,彰显国之基。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规定、约束的意思,“度”,有限度、章程之意,合二为一成“制度”,意思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制度,是一个国家文化与文明的象征,更是国与国之间竞争最有力的武器,放眼古今中外,任何国家的繁荣稳定都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下简称“中国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也正是因为有中国制度的保驾护航,我们才能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跟前运筹帷幄,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风险挑战面前迎难而上。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5G商用加速推出......无数个辉煌成就的背后是中国制度优势。我们对中国制度自信,所以在改革的深水区面前波澜不惊,在“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之后仍能不忘初心、挺胸抬头,让中国制度在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发挥出来,确保各项工作建设活力迸发、有序推进。

制度,彰显国之力。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时代不断向前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中国制度也需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创新。中国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如何完善,怎样创新,得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求答案。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发展才能永葆社会主义活力,同样,制度的成熟完善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在一次次实践发展中深化认识,在一次次风险挑战面前总结经验。坚持问题导向,迈开步子、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对立竿见影的经验做法、卓有成效的方式手段及时提炼总结,形成制度成果。商鞅变法确立了秦国对六国的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制度也需在逐步发展中不断创新、完善,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更加成熟、定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不断实践中做到制度完善、制度创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制度,彰显国之本。天下从事着,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中国制度,不仅是解锁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两大奇迹的“密钥”,更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好制度。在“行”上,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在“效”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行”和“效”让中国制度永葆生机,而严格遵守和执行落实让中国制度绽放更绚烂的生命力。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在制度面前永存敬畏之心,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将中国制度落细落实在繁荣发展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上,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上,和一切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上,让制度利剑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中,不断提升治理效能和服务群众水平。以制度为准星,让干事创业方向明确,思想政治立场坚定,加大对制度执行的力度,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三大攻坚战,以奋斗进取之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

从中国之“制”中看中国之“治”,让我们看到了国之基、国之力、国之本,更看到了国之崛起。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制度,一定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来源:红网

作者:刘启灵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20/01/06/65046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