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湖湘文化?
大约20年前,曾经有段时间,有关部门组织过广泛的讨论,又征集过用最概括的语言,提炼出一眼望去,就晓得什么叫湖湘文化的金句来,在报媒上登出,让市民评选。最后,到现在,谁还能记住那些自以为概括出了湖湘文化的金句来?
这就意味着,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说得清楚的。任何把一个地域的驳杂浑厚的文化简单化的努力,皆是徒劳的,而且这样的简单化,态度上其实是对文化的不敬同轻贱。
常常有人问我:什么是湖湘文化?我的回答是,我既说不准,也说不全,因为,湖湘文化,内涵颇丰富,边界亦辽远,岂可一言以蔽之?
文化这个词,如今已被滥用,以至于常常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这个词太大,大到帽子下头不见人。最其实,人才是文化最好的载体,任何生命个体,无不是文化的总和。比方阿Q,农民,目不识丁,按说没文化吧,但是,要把他来斩头画押,提起笔来画个圈,没有把圈画圆,他无比懊恼。这种懊恼,便是一种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因为圆代表的是圆满之意。一个人从生到死,不得圆满,便是不得善终,这即是他懊恼的缘由。所以,大字不识的阿Q,他的个体生命里,亦浸透着中国文化。他在《阿Q正传》里的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一个人的劣根性,也便是整个中华民族身上的劣根性。鲁迅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也是对整个民族文化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作为文学形象,阿Q的典型性就在于,他身上集合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痼疾。因此,他是活生生的文化载体,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样本。阿Q是,那么每一个人也是。
2003年,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栏目策划拍摄一部《一个人与一座城》的纪录片,总共10集,在全国挑选了10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每个城市找一位当地土生土长的作家来执笔,书写这个作家和这座城市的关系,以及共同生长的经历。长沙被遴选,而我也被托为长沙来代言。
我讲述我眼中的长沙,实际上,就是在讲述我们长沙日常岁月中所浸渍的地域文化,也就是湖湘文化在长沙市井生活中的点点滴滳,如云母片一样,闪动在岁月深处的幽光。我就是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中长成,长沙这座城市也是在这样的文化滋养中长成。每一个城市的细节,都跳动着湖湘文化的光芒,升起湖湘文化的温度。写我自己,就是写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就是写讨论来讨论去无法撮其要点的湖湘文化——她就是我们的日常,就是我们的呼吸,就是我们的语言和行止,甚至就是我们的味蕾。
策划这部纪录片的央视才子,名叫陈晓卿,他是通过一个人和一座城的关系,来揭示每一座城市的不同文化,以及文化制约下的人的生活。这部纪录片央视到现在每年都反复播放。成为反映城市地域文化的经典纪录片。陈晓卿后来还策划了一个更有名的纪录片,叫《舌尖上的中国》,就是通过味蕾,来体味中国各地不同的饮食文化——这也是各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呈现出中国文化的活色生香和丰富多样。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湖湘文化,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来谈,虽然任何视角和层面都不可能和盘托出湖湘文化,但也可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触摸到湖湘文化的质感、肌理和温度。
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编写了一册《湖湘文化经典百句》的精美小册子,遴选了从先秦、汉魏六朝直到清末民初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家、大儒、诗人、学者、革命家、艺术家的诗文语录一百句,这些诗文语录包含了湖南上述人士的名言警句、家训、诗词、联语等等,无不闪烁湖湘文化的精神色彩,和湖湘文化塑造下的人格光辉,是我们感知和触摸湖湘文化的内在价值及精神品质的一册好读物。它是从语言学的视角出发浓缩湖湘文化的一种有益的尝试,也是普及对湖湘文化基本认知的一种可贵的努力。
册子“前言”开章明义,说“这是一部宣传和弘扬湖湘文化的普及读物。它以湖南古近代乡贤和流寓人物以及品评湖南人物史事的外省名家大家的生年齿序为坐标,以他们的经典言论为主干,采用以人系言,以言系事,由点及面的方式,通过对代表人物典型言论的分析和解读,勾连起湖湘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光辉历史,向读者展示一部缩微版的湖湘文化。”所以这是从语言选择的角度,从语言生发出人与事,生发出历史语境的大背景,来观察品读湖湘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它既是历史文本,同时也是现实文本,这些语言所体现的湖湘人的文化,作为精神密码,已然遗传在今天我们每一个湖湘子弟的血液里和文化性格里。它唤醒我们的历史记忆,也唤醒我们的现实责任。
展读这些先贤的语录,能让我们血脉贲张,同时也让我们有一种湖湘文化的自信与自觉。古人云,见贤思齐。学习贤者,就是为了思齐,甚至,为了超越,这是历史给今天的湖湘子弟的一份现实寄望。
我相信,在这个历史交关的大变革的时代,每一个湖湘子弟,都不会辜负历史的寄望。
湖南人是这样的,一人起而群体起,群体起而大潮起,湖南人是能够引领时代大潮的。
因为每一个湖南人身上,元气淋漓的,便是热乎乎的湖湘文化。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立伟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