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化“区域经济布局”,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来源:红网 作者:李义 编辑:刘艳秋 2019-12-16 17:12:00
时刻新闻
—分享—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直是党和国家高质量发展经济战略布局的重要支撑。

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逐步转化过程,这是一个千古不变的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贫穷进而达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一直致力于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分析新形势、谋求新方法,解放、发展生产力,将改革开放定为基本国策,千方百计推进我国经济“稳中求进、长期向好”地稳步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党和国家结合国情实际,提出了“让少数人、少数地方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在全国实施多种经济体制共存互补并进行“经济特区”试点引领,不断摸索积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思路、新模式。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之治”已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推崇与借鉴。

发挥标杆示范作用,形成引领带动,广泛适用于世界各国的各行各业。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挑战与机遇并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如何极大丰富我们的物质经济,为全民奋力奔小康、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坚实的保障,是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坚持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经济是党立足大局、立足长远的战略规划,不断强化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完善空间治理,以点带面,形成经济持续稳定、向好的发展格局,是我们新中国建国70年来的发展经验总结和深化推广的路径,更是响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必然选择。

百年来,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取得了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经济体量日益壮大,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幸福的生活不是无根之木、无水之源,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党和国家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定位国家发展的总基调,就是对当前形势的精准把握、精准论断、精准布局。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成事,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改革开放,有效整合资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空间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不断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地高质量发展。

持续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布局,这是党和国家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结合我国国情实际,为不断发挥比较优势补短板、强引领的科学决策。由于各地历史和资源、地域位置等各方面原因,不能简单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以及一些重要城市群,以先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发展,集合各地区特点、优势,在协同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通过统筹规划、统一步调,最终实现经济全面发展、地区振兴全国覆盖、实现共同富裕。

共和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每一个公民都是党和国家的情之所系、发展之所依,只有全国各族人民始终坚信我们的伟大事业必将成功,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步伐、响应党的主张,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发,万众一心汇聚成富民强国的磅礴力量,人人奋斗、人人奉献、人人担当,弘扬正能量,激发精气神,矢志不移地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做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用智慧、汗水、忠诚浇灌我们的民族之田、国家之田、人民之田,共和国的未来会更加幸福美好,共和国的事业亦将更加灿烂辉煌!

来源:红网

作者:李义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12/16/634562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