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温暖工程”是授人以渔的精准扶贫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刘艳秋 2019-12-16 10:21:55
时刻新闻
—分享—

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主要通过资助、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发展或参加职业教育实现脱贫。项目自2012年在武陵山区试点启动以来,已拓展到大别山、六盘山、秦巴山区、罗霄山区等五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3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共有170余所学校参与,累计招生1.8万余人,资助总人次近3.6万,就读学生中家庭困难和贫困学生占70%以上。(12月16日《湖南日报》)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成败在于精准。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过程中,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等方式,为贫困地区摆脱贫困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然而,这只是在解决当代的扶贫难题上下工夫,要更深层次地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就需要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这就需要发挥教育扶贫的效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能够让人获得知识,不仅仅能够明智,更能够增长他们的才干,打破他们安于现状的观念,通过掌握技能知识摆脱贫困,显然,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就是这样的一种斩断“穷根”之举,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贫困难题。

人穷不能志短,扶贫先要扶志,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基础。要扶智,首先就需要扶志,要深刻认识职业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职教社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引导职业教育界和民办教育界人士不断激发爱党爱国热情,把思想和行动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实施好温暖工程项目,只有树立了战胜贫困的志气,为通过智力摆脱贫困提供条件,才能够让贫困群众不甘于贫困,从“要我脱贫”转向“我要脱贫”。

扶贫不是嘴上功夫,励志不是凌空蹈虚。要摆脱贫困,斩断“穷根”,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既需要通过扶志的方式,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内生动能,也需要发挥优势,凝聚各方力量,继续发挥温暖工程“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独特优势作用,让扶贫不仅仅在扶志、扶智上出发,更在扶实上着力。

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温暖工程教育移民项目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意义重大,要一鼓作气,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就需要加大这种授人以渔的扶贫力度,以更精准的扶贫方式取得高质量的扶贫成效,才能够让贫困人口一个不落地奔向全面小康。

来源:红网

作者:婧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12/16/634501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