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罗克军:引领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行动指南

来源:红网 作者:罗克军 编辑:刘艳秋 2019-12-02 16:46:18
时刻新闻
—分享—


rJcT-hqwsysy7142597.jpg

浩荡春风起,百年大计定。站在世界战略格局深度调整、国家由大向强的时代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作出了一系列新决策新部署,推动中国减贫事业取得巨大成就。近期学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深感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是对时代课题的积极回答,是对人民期盼的有力回应,是对民族复兴的深远谋划,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

一、深刻领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发展上将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这是一项对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壮举。

(一)行稳致远,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深远筹划。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我国正处于崛起复兴、由大向强的关键阶段,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任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可以说没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完成,就没有全面小康的成色和质量,就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只有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才能确保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行稳致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使命担当、宏大战略运筹和坚强决心意志聚焦扶贫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立的是安全发展之基,布的是国富民强大局,谋的是民族复兴伟业,是对国家长治久安的深远筹划。

(二)固强柱石,提升我党崇高威望的战略举措。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民为邦本,未有本摇而枝叶不动者。”苏共的历史悲剧警示我们,民心不会一成不变,威望没有一劳永逸,必须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才能赢得党心民心、提升崇高威望。岁月峥嵘,情怀如初。当前最紧迫、最艰难的任务就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革弊鼎新,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不少“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农村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制度设计有偏差,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方面不完善等等。病灶不除,复兴难成。这就要求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四)打造样本,贡献世界减贫事业的中国方案。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为促进全球减贫事业,2000年联合国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2015年联合国发展峰会制定了2015后发展议程。放眼寰宇,尽管各国为实现减贫目标进行了不懈努力,但贫困及其衍生出来的饥饿、疾病、难民潮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挥之不去的“梦魇”和阻碍全人类发展进步的“祸根”。“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消除贫困依然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全球性挑战。作为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既让全体中国人民走上全面小康之路,又对国际减贫事业作出重要贡献;不仅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而且将贡献扶贫开发的中国方案,推动全人类的发展进步。

二、牢牢把握扶贫开发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宣示,也是扶贫工作的总体基调。他之后多次在重要会议、重要场合、关键节点就脱贫攻坚发表讲话,逐步形成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

(一)一个目标指向——标注脱贫攻坚的任务主题。党的十九大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强调“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找准方位才能把握航向,主动作为才能克难前行。这一郑重宣示,是新时期脱贫攻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面向世人的庄严承诺,标注了脱贫攻坚的任务主题,点亮了照耀国富民强征程的时代灯塔。

(二)“六个坚持”方略——明晰脱贫攻坚的科学路径。

春风柳上归,登高开望眼。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六个坚持”的宝贵经验,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确了科学路径。

坚持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脱贫攻坚,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要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坚持精准方略,提高脱贫实效。有的放矢,成效可期。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六个精准”,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帮到点上,扶到根上。

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脱贫攻坚,增加投入是保障。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增加金融资金对脱贫攻坚的投放,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脱贫攻坚,形成脱贫攻坚资金多渠道、多样化投入。

坚持社会动员,凝聚各方力量。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各方参与是合力。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

坚持从严要求,促进真抓实干。作风建设,永在路上。脱贫攻坚,从严从实是要领。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和各环节,实施经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使脱贫攻坚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脱贫攻坚,群众动力是基础。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意识,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技能,组织、引导、支持贫困群众用自己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

(三)“四大核心”理念——彰显脱贫攻坚的精神特质。

识天宜听风,临流须观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系列重要论述,关键是要领悟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活的思想精髓和精神特质。

人民至上。扶贫开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党委和政府,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要求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根本立场,深刻体现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决心和不懈追求。

改革创新。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的系列重要论述,如关于造血与输血、扶贫与扶智、自力更生与借助外力关系的论述,关于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举措等,这些都是以改革的思维破除脱贫攻坚中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创新的举措应对脱贫攻坚中遇到的新问题,展示了总书记改革创新的超常勇气和非凡魄力。

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系列重要论述的一个核心内容和鲜明特色。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帮扶,坚持“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等都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彰显了总书记实事求是的政治品格和精神追求。

自力更生。自立者强,自强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不是慈善救济,而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要引导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这些论述无不闪耀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思想光辉和优良传统。

三、精准落实决胜脱贫攻坚的实践要求

理论最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检验学习成效最终要看实践。我们要带着问题学论述,学好论述促工作,使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开花结果。

(一)加强理论武装,提升政治站位。马克思说,任何科学的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习近平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内容博大精深,深刻揭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特征和科学规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指导脱贫攻坚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带着深厚感情学、带着执着信念学、带着实践要求学,充分认清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是落实“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是对我们政治立场、政治觉悟和政治品格的深度检验,从而豪情满怀地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中,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二)把握精准要求,强化铁血担当。理论要变成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重在转化,难在担当。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这就要求我们立起“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姿态,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自觉把追求和信念大写在自己行动上,融入精准扶贫中,印入群众心坎里;保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闯劲,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强力推进,一鼓作气、马不停蹄;培植“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豪情,自觉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自觉把脱贫攻坚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三)着眼长远发力,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这就要求我们着眼长远发力:健全体制机制保长效。制度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建立社会保障机制,为贫困户提供保障,为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等提供兜底保障;建立健康扶贫机制,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建立贫困退出机制,严格评估、严格验收,注重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激发内生动力促长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是扶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巩固脱贫成效,就要注重教育引导,构筑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家园,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就要加强技能培训,让贫困群众有一技之长、有立足之本、有兴业之能,提高脱贫致富的本领;就要开展移风易俗,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内生动力。强化基层组织抓长效。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基层党建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通过党建对接扶贫、助力扶贫,构建起党建扶贫一体化新格局,锤炼一个好班子,找准一条好路子,健全一套好制度,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坚持从严从实,涵养优良作风。确保帮扶工作扎实、脱贫结果真实,优良作风是珍贵滋养和重要支撑。一要真心实意抓帮扶。扶贫事业是有情怀的事业,需要带着感情做,扛着责任帮,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求当作第一选择,调查研究到农户,解决问题到一线,督促检查到现场,不搞花拳绣腿,不做表面文章,不层层加码,不降低标准。二要严字当头正作风。丢掉优良作风,就是自毁长城。狠刹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以及消极腐败现象,持续正风肃纪,让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无处遁形。三要督查巡查亮利剑。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敢于较真碰硬,严肃问责,强化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贯彻力,真正让铁规发力,让制度生威,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汇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伟力。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众志成城、接续奋斗,就一定能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下新的光辉篇章!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办公厅

来源:红网

作者:罗克军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12/02/62710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