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谭秉炎:艺道并进,臻于化境

来源:红网 作者:罗红胜 编辑:陈晓丹 2019-10-11 20:29:26
时刻新闻
—分享—

6_??.jpg

谭秉炎近照。

最早听到谭公秉炎先生的名字,是20多年前在常德工作的时候。当时他的草书斩获“全国奖”,在圈内反响很大,我作为书法爱好者,听常德的书友谈起,就此知道秉炎先生是我省大草书法的代表书家。待亲自研读其书作,钦慕之情更油然而生。

在长沙工作后,才有机会与秉炎先生见面并向其请益。在会面交谈、请教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秉炎先生谦谦君子、宽厚长者风范,更感动于他不同凡响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才情。

秉炎先生书法作品,予人第一印象便是面貌特别丰富:其字体涉猎全面、书体风格多样。

先生的字体,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在不同的字体体系内,还有一些小的分支,他也多有涉及。例如草书又可分为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为大草和小草。秉炎先生对此都有相应作品完整呈现,显示出其扎实的技术基础和全面的掌控能力。

先生的书风大致可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型。传统型书法又可分为平和类与飞动类两个类别。这两个类别反差极大:一以正为主,一欹斜取势;一纵横有序,一行列交错;一平和闲雅,一汪洋恣肆。

5.jpg

草书唐汻浑诗。

平和类书作在广泛涉猎五体书的前提下,将多种艺术元素运用于每一件作品之中,化于无形,使观者但觉快然适意,而兀然不知其所以,大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之感。学书之道的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运用古人的理念方法,参以个人的艺术感悟,从而创作出植根于古人,而又与古人有所不同的书法面貌,秉炎先生是深悟此理并身体力行之的。

飞动类书作主要体现在行草书方面。指那些大开大合、气势恢宏之作。此类作品汲取美术构成元素,通过加强字形大小欹侧对比、字距行距疏密变化、墨色枯湿浓淡不同等方式从而形成通篇章法的大起大落,富于动感,气势开张,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有的源自王铎、傅山行草面目,点画恣肆,结体开张,气势雄强;有的源自张旭、怀素狂草姿态,笔走龙蛇,字势连绵,一泻千里;还有的脱去依傍,纯以线行,通于画理而归于书道。以其七十高龄而犹有如此探索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传统型书作之外,秉炎先生还有一类现代书法亦颇受人关注。此类书法受日本少字数书法影响,一般字数较少,字号很大,墨色变化非常丰富,干湿浓淡之对比运用到极致,尤其是空间形式感特强,黑白对比非常突出,与上述传统型之飞动一类书作有某些相似之处,但又不尽如此。先生于此类书作亦多有创获。

秉炎先生还非常重视技法的锤炼,其对于笔墨技巧的充分运用在其书作中得到了很好的呈现。下面以其行书自作诗作品“浓黄艳绛醉霜天,遥望寒林泛白烟。过涧爬坡游兴好,朝阳伴我上山巅。”为例做具体分析。

1.jpg

行书自作诗作品。

该作脱胎于傅山,用笔以圆为主,整体灵动多变,提按丰富,起收转折处各有不同,体现了作者对毛笔娴熟的驾驭能力和强烈的求变意识。有的出锋,有的回锋;有的直,有的曲;有的快,有的慢。无不随手所如,飘洒流落。

结构方面,字形以欹斜取势,姿态丰富。有的字明显右斜,有的字通过一些上下、左右的呼应处理,取得一种动态平衡。章法上整体表现为跌宕起伏,气势宏伟,反差极大,对立统一。作品共由三行组成,从三行关系来看,第一、二行中轴线基本呈直形,第三行下部明显向右倾斜,打破平直范式,制造险绝势态,然后通过落款的处理,使之化险为夷,回归和谐面目。在快速书写中自然完成造险、破险等一系列艺术处理方式,而且恰到好处,非常娴熟,何其难也!

“窥一斑而见全豹”,由此而知秉炎先生在技术层面上所达到的高超水准。

2.jpg

行书对联。

纵观书史,历朝历代的书写者何其多矣,然能留下片纸只字者已属难得,而能流传书史者能有几人?可见,在具备较强的书写技巧的前提下,个性特征非常重要。

秉炎先生书法个性鲜明,风格突出。从形式上来说,其作品强调章法,注重气势,气脉通于隔行。常常运用现代构成理论布局谋篇,从而形成富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章法效果;从神态上说,其作品有一股超逸自然之气。其书作因字立形,随形附势,上下关联,左右照应,而又出乎自然,一派超拔之机;从意象上看,其作品总体给人以一种简静冲和之美。传统、现代、平和、飞动,其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转化的。正如其本人所言“即便是飞动的草书,也力求写出静的味道。”

4.jpg

谭秉炎山水画。

黄庭坚《论书》有言“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可见修养的重要性。秉炎先生广泛学习诗词、绘画等。其诗作取法唐人,山水田园,一派生机;其绘画取法黄宾虹,同时以书入画,追求浑厚华滋效果,多有所得。另外,其个人心境的修炼也达到了禅家所谓“平常心是道”的境界。2017年后,他自言:“简、淡、静是我以后在书法上追求的风貌。能否达到理想境界,随缘就好......”在这里既表达了个人的书风追求——简、淡、静,这种书风本身即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内容;又反映了作者不刻意的平常心态度。

而他在艺术追求中的开放意识、包容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也深沉鼓舞着后生晚辈。其自作诗《临书有感》云:“从来学古为求新,终日临池亦畅神。采得百花酿成蜜,功夫不负有心人。”此诗真切地反映出他创新求变的思想理念。

孙过庭《书谱》云:“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通会之际,人书俱老。”

谭秉炎先生书法历经平正—险绝二阶段,目前已至复归平正的阶段。复归平正之阶段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阶段,是臻于化境的阶段。是其艺道并进,长期修炼而成的正果。

3.jpg

谭秉炎山水画。

谭秉炎,曾名秉言,祖籍湖南湘潭县,1948年8月生于长沙。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书法院导师。曾任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长沙市首批文化领军人物。

其书法作品在1986年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中获铜奖。以后又连续四次入选全国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和全国首届“兰亭奖”书法展;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坛名家系统工程全国千人书法展和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入选纪念中国书协成立25周年和成立30周年两届中国书协会员优秀作品展。并在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中获“全国奖”。山水画入展湖南省优秀美术作品展。书法作品还被多家博物馆及中南海收藏。

来源:红网

作者:罗红胜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10/11/611594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