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兴盛、衰亡的真实记录,蕴含着引古筹今、经世致用的精神伟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到学习历史的重要性,要求“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近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通知》,进一步强调“党员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学会历史思维,培养历史眼光,增强历史担当”。
然而,真正做到知史懂史、以史明志,并不是一件易事。历史如此漫长又如此宏大,个人如此短暂又如此渺小,如果我们总习惯性地把自己摆在后人的位置上,站在历史门外学史,那么过去再多的艰苦卓绝、辉煌不易也只能永远是过去,走不进年轻人的心里,更融不进新一代的行动。要真正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就不能只当一个“旁观者”“过路人”,唯有始终把自己放进去真学深学,才能从内心深处获得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把自己摆进去,就要以自己的信仰连接历史。一个人的信仰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对民族悠久历史、祖国深厚文化、政党卓绝奋斗的理解和认识,构成了13亿华夏子孙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源泉和基石。我们可以不亲历残酷的生死存亡,但不能不牢记“挨打就要落后”的惨痛教训;我们可以不目睹真实的战火纷飞,但不能不知道是无数烈士的鲜血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放眼当下,我们中的一些人害怕读史、轻视学史,面对厚厚的历史记录,有的一目十行、走马观花,有的机械背诵、应付了事。殊不知,读不进学不透,不是因为党史国史索然无味,而是由于自身信仰没能与历史大道同频共振、形成共鸣。曾有人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因为历史中传承的,不仅有记忆、有故事、有传统,更有意志、有警示、有未来。翻开过去,须先牢记:唯有信仰之共鸣,才是对历史最好的传承。
把自己摆进去,就要让自己的情感融入历史。历史不是电视剧里的戏说,真正的党史国史,充满了鲜血的苦味、汗水的咸味和泪水的涩味。惟有抱着一份珍重、庄严的情感去学史,才能更加实事求是地看待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初心宗旨,更加公正客观地评价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历程。当前,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片面引用史料、任意“打扮”史实,贬低革命历史的价值意义、丑化革命英雄的壮烈义举,企图通过否定历史来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此等险恶之举之所以能够有市场,与社会大众对党史国史的情感认同不足不无关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越是复杂,我们越是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和珍视党史国史,越是要明辨真假、对错、善恶、美丑,在学史知史中始终保持充沛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把自己摆进去,还要用自己的担当书写历史。新中国今天一切的发展成就,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凭空得来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结果。而今,我们党走过98年峥嵘岁月,虽然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前进的道路并不是康庄大道、一马平川,还有许多风险挑战、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前方等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步入新时代,我们既要感悟历史精神、传承先辈遗志,更要用自己的行动书写新的历史、留下新的篇章。从历史中汲取到的爱国情、强国志,只有真正融入报国行之中,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的辉煌。
文/陈娜娅
来源:红网
作者:陈娜娅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