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外学华为、内学长沙”有何深意?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陈乘 2019-07-30 18:50:38
时刻新闻
—分享—

1.jpg

在7月29日召开的全省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向参会的各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副市(州)长,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说,推进产业建设,就要“外学华为、内学长沙”。

何为“外学华为”?杜家毫在会上阐释,面对今年以来美国的极限施压,华为不仅没有倒下去,反而愈挫愈勇。成功的关键就是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在研发投入上不计成本、不图一时,掌握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以人为本、聚才引才,从全球范围广泛搜罗引进尖端人才;坚持抱团取暖、开放合作,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同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坚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始终保持强烈忧患意识,富有远见地布局实施“备胎”计划,等等。

任正非无疑是一个永远的危机意识者,一部华为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危机管理史”,与此同时,还是一部“自我批判史”。华为的成功在于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与胜利,但核心价值观的维持,依靠的则是自我批判精神。危机与恐惧推动自我批判,也因此造就了伟大。

何谓长沙经验?杜家毫总结了两条:一条是思路对头,抓住产业链建设不放,精细谋划、精准发力;另一条就是干部能干,在抓园区建设、产业建设中有一批肯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并形成一整套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机制。

具体而言,长沙经验的“秘诀”在哪?

一是紧紧拽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的“窗口期”。从“一带一路”到长江经济带,从中部崛起到粤港澳大湾区,长沙“左右逢源”,抓住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在装备制造的细分领域,长沙其实就是全球装备制造的“一线城市”。从研发到制造,从人才到资本,装备制造业最优质的“要素”都在长沙聚集。今年5月举办的长沙2019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表明,“世界工程机械之都”,长沙已具备潜质。

二是将智能制造作为统领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抓手”。决策者保持定力、持续发力,在“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上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将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5G等先进技术结合,“智造”之城呼之欲出。

三是互联网实现“高位逆袭”。长沙成为继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后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移动互联网企业达到2.6万家,产值突破900亿元。湘江新区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磁场”聚集区,长沙成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高地”。今年4月份举办的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参加人数超3万人。“冬有乌镇、春有岳麓”,成为长沙的一张靓丽名片。

四是“中国芯”在长沙有了完整产业链。长沙在算法、芯片、软件、商密系统等形成了完整产业链条。在产业链上游核心元器件和操作系统上,以国防科技大学、景嘉微、国科微等为代表在CPU、GPU、DSP等核心高端芯片研发设计方面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五是崛起“文创”新高地。长沙的文创经济风生水起,形成了“广电湘军”“出版湘江”等一系列品牌。3年前,在长沙浏阳河畔,有一块不为投资者所动的“城中村”,如今成为了长沙市的“文创高地”,这就是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中国V谷”正在长沙崛起。

六是“人才高地”成功“破墙”。从2017年开始,长沙开始拆大学城内的“无形之墙”。意在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和行业分割“三大围墙”,推广“高校+平台”“一校一园”合作模式,建立政府引导、区校共建、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合作机制。拆了“围墙”之后的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成了长沙“科教兴城”的洼地。

近年来,“省会担当”四个字,成为长沙的“高频词”。长沙既要在全国争地位,也要在全省作示范,成为湖南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排头兵。

毫无疑问,长沙高质量发展一直在路上,对于未来,长沙成竹在胸。

文/唐学伟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陈乘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7/30/57777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