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基层人才“洼地”应注入更多“活水”

来源:红网 作者:贾建荣 编辑:刘艳秋 2019-07-22 14:29:13
时刻新闻
—分享—

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和正确政绩观,不提空洞的新口号、新思路,上级机关不向基层下达超越发展阶段、不切实际的目标、指标、任务,不层层加码,不随意拔高标准。随着中共湖南省委“五个《意见》” 的顺利落地,“着力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干部从基层来的用人导向,构筑基层人才源源不断流入‘洼地’”的局面已经形成。

“文武之功,未有不以得人而成者也。”重视基层人才发展,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形成人才到基层去发展的生动局面,使人才的力量充分涌流,真正让基层实现人才“洼地效应”。

自古以来,人才流动“反流水性”非常明显,从多年前 “孔雀东南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到“新型城市效应”,随着社会转型,各城市展开“抢人大战”,一线城市“人满为患”,而偏远、欠发达基层却面临“无人愿来”“无人可用”的难题。

城市之所以成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就“高”在人才感觉有盼头、有前景;而基层人才“洼地”,缺的正是让人才“有所作为”的盼头和前景。“人往高处走”是一种必然的社会规律,体现了资源在人才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人才很少从高向低流动,除非“低”的那头出现“重大利好”,成为新一轮发展中心。

此次“五个《意见》”,分别从基层干部晋升通道、基层干部待遇、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五个面做出了明显的引导。除了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显而易见的“硬条件”,更注重吸引人才的“软实力”。让基层更加充满新鲜感和包容度,让人才有充足的个人发展空间。着力引导“人往低处走”,在不违背高处“硬调控”的情况下,着眼于低处“软着陆”。多方利好政策引导,让基层“洼地”慢慢变成平原,逐步成为人才“聚焦高地”。让人才拥有更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让更多人才看到未来有“无限增高”的可能性。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有了良好“政策支持”,基层更应该花大力气想好“对策”,源源注入智力“活水”。基层要用好“人才洼地”、实现“腾笼换鸟”,就要下好政策“先手棋”,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权。落实在具体的细化工作中,关键要破除藩篱、敢于革新,真正尊重、信任人才,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着力在政策精准化,制度系统化、服务个性化上下功夫,健全完善资金保障、表彰奖励、激励关爱帮扶等机制。当好“店小二”,做好“娘家人”,让人才在基层安心工作、舒心生活,让基层真正成为人才的“栖息地”“安居所”。

注入“制度活水”,打破人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地域和身份差别的限制,“以人定岗”,培育“人岗相适”的温馨氛围。着力发挥人才工作、创业动能,促进“新人才”交流、辐射和调节作用,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新格局。尽最大可能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通过不断提升人才在基层发展中做贡献抢占“高地”,实现人才引进培养与基层发展“同频共振”、有效融合。

“活用”人才更“用活”人才。基层用好还要“用活”人才政策,建立长效用人机制,把人才选派到复杂环境、基层一线、重点项目、综合部门、关键岗位任职、挂职或跟班学习,锻炼成才;夯实“教、学、训”、强化“传、帮、带”,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形成培育人才“孵化”基地。

基层人才要“引得来”“留得住”,更要“用得好”,才能全面释放人才能量。事业是感召力,环境是吸引力。有了干事创业的平台,就能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基层建设;有了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人才来了就留得住。不断注入“事业活水”,把人才引进、培养和干事创业紧密结合,让各类基层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迸流,基层真正成为最有价值的“用武之地”,让人才为三湘大地发展蓄势加劲。

文/贾建荣

来源:红网

作者:贾建荣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7/22/573088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