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党员干部,要做“涵养初心”的有趣灵魂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艳秋 2019-06-14 14:43:05
时刻新闻
—分享—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其重点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这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践行初心、为民服务画下了“考试重点”,也为党员干部砥砺担当、履职尽责提供了“行动指南”。

古人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范仲淹,再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郑板桥,清官贤吏发乎于情、动之于感的声音传唱至今,无不是一颗炽热的爱民之心在跳跃。于党员干部而言,宗旨观念、服务意识一刻也不能忘。

秉怀初心、涵养情怀,定然也得孕养纯洁纯粹的为民之心,而这一切都体现在办事之中。

显然,为民不是一句“叫得震天响”的空头“支票”,而是一条“干得火朝天”的承诺兑现。正如邓小平所言,“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现实工作中,少数人常常嘴里以“跑腿员”标榜、遇事往往避开“撒腿跑”,甚至对群众操心事一点不操心、碰到百姓烦心事心情很烦躁。归根结底,还不是不想干事、不愿担责、害怕麻烦的心理作祟。“为官避事平生耻”,只有“为民服务”的舌尖功夫,没有“造福群众”的实际付出,无疑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

有人说,“干部”去了一个“干”字,就不知道是哪个“部”。不难猜想,掉了“干”字的“干部”变成“部”,老百姓怎会点头满意,只会摇头说“不”。“有不信焉,信不足焉”,一名假装有初心、缺乏精气神的“演说家”,早晚会露出“狐狸尾巴”,久之必然失去百姓信任和群众基础。为何有的党员“一口唾沫一颗钉”,老百姓听得鼓掌、情不自禁点赞;相反有的干部“唾沫横飞口水流”,群众却不买单、嗤之以“鼻孔”。挑明了说,前者真情真意,实际办事中用心用情、竭尽全力、鼎力相助;后者虚情假意,关键时刻不断掉链子、“扯犊子”“踢皮球”。

不由得多说一句,揣着“初心”装糊涂、为民办事“耍太极”耍太久,迟早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种“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行径,在组织法眼、群众雪眼之下必将无所遁形。“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怕事不敢沾事、畏干豁不出去,待群众“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之时,也是“失责必追究”挨板子之日,就会应了那句老话——“拖百姓事会拖打”。总之,初心不能为“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等买单,党员干部形象也不容“透支”。所以,安心带着“初心”上路,就得拿出敢作敢为的劲、撸袖狠干的力,把群众烦心事办得省心、把群众操心事干得放心。

毛泽东同志曾一针见血指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情,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张富清等一大批永葆初心的共产党人身上,满腔热情为百姓、全心全意担使命的精神光芒熠熠生辉。诚然,如此涵养初心的“有趣灵魂”是“万里挑一”的榜样旗帜,但只要起身立行、实干托举,每名党员干部的初心都能在为民办事中得到见证。

文/段官敬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6/14/559077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