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中指出:中小学幼儿园应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每餐均应有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共同用餐,做好陪餐记录,及时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校长陪餐制”,是学校贯彻执行此文件的有效机制、是学校食品安全保障的直接途径、更是校长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桥梁。
本学期,我所在的株洲市第十三中学实行了“校领导及中层干部用餐陪餐制度”,每天午餐及晚餐时间,均有校领导或校中层干部在食堂与学生同坐一桌,共同用餐。除此之外,还有戴着红袖章的党员同志们在食堂值勤,保证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有人说,最好的教育是陪伴,所以笔者认为以陪餐为名,以陪伴为实,“校长陪餐制”才更能凸显学校对学生成长的爱与责任,校长俯身与学生一同体验、交流、成长,有换位思考、有尊重理解、有包容呵护,学生享受的是有温度的食物,更是温暖的陪伴。
校长陪餐要做实重质,确保温暖陪伴的“深”度。校长和学生同食同餐,身在、心更在。亲身体验饭菜质量,亲眼见证食品安全,切实感受学生就餐实况,实地了解学生的就餐需求和真实评价。陪伴中,给予学生关心、关注和关爱,倾听学生最真实的声音,并最快速地发现和解决集中用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陪伴,实在又实效,暖胃更暖心。
校长陪餐应形式多样,加大温暖陪伴的“广”度。随机陪餐。校长随机陪餐,动态面向全体学生,随意的交流中,学校管理层面能更好地了解并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能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满足其个性化成长的可行条件。专题陪餐。学校可策划专门针对某个学生群体的陪餐,详尽了解他们的就餐需求、认真听取他们的就餐建议、切实解决他们的就餐困难。例如,与新进高三学生代表的共餐,以解决高三学生实际就餐需求为目的,为高考备考做好生活保障;与专业训练生的共餐,针对其训练节奏,量身定制最适合的就餐时间,确保文化学习、专业训练与生活环环相扣、紧密衔接。采访式陪餐。校长化身“记者”,以“陪餐”的形式,有计划地、有明确目的地就近期实际就餐问题对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推动食堂管理工作的精准化。
校长陪餐能辐射迁移,彰显温暖陪伴的“效”度。师生关系充满温情。“校长陪餐”是学校管理者与学生轻松互动的过程、是关爱和了解学生的有效手段。校长先行,从“校长陪餐”扩展到“教师陪餐”,融洽温情的师生关系在陪伴中滋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细微中渗透,润物无声、育人有形。学生需求得以满足。陪餐中更能发现学生在学习、精神和生活多方面的需求。某次陪餐中,学生透露,学习时间紧迫和环境局限导致了解时事要闻的机会太少,于是,“班级报刊架”因此而设。“校长陪餐”能使学生更易透露心声、能开启通向学生心灵的另一扇门。食品管理更为高效。校长与学生共餐,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了解更及时具体,能针对问题迅速给出处理意见,并能确保后期实时监督。校长素养持续提升。校长陪餐是“监督”和“被监督”的过程,校长从中更能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拉近与师生的距离,满足师生所需、满足家长所盼、满足学校所求,进而提升校长领导力,为营造温暖校园持续发力。
教育无他,只需要我们走心的陪伴和温暖的守护;教育无他,只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不忘加温。校长陪餐制唯有确保深度、广度和效度,才能确保陪餐制的初衷,才能为学生打造了一个幸福的味蕾“尝”所和温暖的精神“家”园。
文/蒋凯
(作者系株洲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来源:红网
作者:蒋凯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