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要求,为我们推动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新征程,新思想新实践,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用新思想指导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一、正确认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新使命
农民思想觉悟呈现的新问题,迫切需要用新思想对农民加强教育。一是等靠要思想严重,“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无为思想、“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汉现象在农村大量存在,有的农民寄希望于政府给钱给物,通过自身努力发展致富的动力不足;二是集体观念缺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强化了一家一户的个体思想,弱化了集体意识,有的农民一切生产生活活动都是以家庭为中心,不参与集体性公益性活动,把公共事业推给政府;三是义务意识淡薄,有的农民认为参加公益事业建设是在管闲事,遇事以自己利益为中心,对国家集体利益不闻不问,对重点建设不支持,或横加阻挠,或猛敲竹杠,导致公益事业难以有效推进。履行义务意识淡化,对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片面理解,讲索取的多,讲奉献的少,对自己享受的权利烂记于心,对自己应尽的义务却选择性失忆。
农民道德水准出现的新表现,迫切需要用新思想对农民加强引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变多样,农民的道德观念、诚信意识也受到冲击。农村不赡养老人,不让子女接受教育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农民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心胸狭隘,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背后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有的缺乏爱心,没有同情心,欺侮弱势群众。有的诚信缺失,欠账不还,乐当“老赖”。特别是农村留守孩童多,家庭道德教育缺失,散养环境下成长的“熊孩子”增多。一些青年人,缺乏传统道德观念,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在村中当“地痞村霸”,胡作非为。有的农民无理取闹,以“告状”为业,认为越往上告就越有好的待遇,免费吃住,有车接回,这些闹事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有的不注重团结邻里、友爱兄弟姊妹、尊重夫妻情感,丢失了最基本的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农村乡风文明面临的新情况,迫切需要用新思想对农民加强管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陈规陋习难以根治。偷盗、赌博、封建迷信等一些社会问题不容忽视,最为突出的是“三风”现象比较普遍:一是聚众赌博风。近几年来,饭后打几圈麻将字牌已成为部分农民的生活习惯,特别是农闲季节很多农民感到无所事事,借打麻将赌博来打发时间,农村人员不分男女老少,形式多样,赌博金额已由原来的几元,上升到几百元、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二是封建迷信风。目前农村的封建迷信活动有蔓延趋势,假和尚、假道士还有一定的市场,在丧葬过程中迷信活动盛行,游神接香、请神降仙、驱病赶鬼、算命卜卦等封建迷信活动卷土重来,农民用于封建迷信活动的消费支出有增无减。三是铺张浪费风。农村婚丧嫁娶讲排场、比阔气的风气十分盛行。送礼名目多,丧娶、生儿育女、新居落成、生日寿庆等都要送礼;金额猛涨,钱数越来越多,既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又滋生了攀比心理、补偿心理、从众心理等不健康的人情消费心理。
进入新时代,面对农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方面呈现的新特征,迫切需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新的道德建设机制,引导农民崇德向善、明德惟馨,这是摆在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广大基层干部面前的重要使命。
二、努力担当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新责任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各部门对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但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仍比较薄弱,一些问题比较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位置没摆正。一些地方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基层领导不能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思想工作的关系,把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看成软指标,部署任务只讲产业发展,考核工作重项目指标,解决问题用钱开路,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第二,工作不到位。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与农民思想不相适应的地方,一些地方工作停留在上层和表层,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工作老办法不管用,蛮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有些基层支部没有担负起管理党员,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的职责,“三会一课”等基本组织生活流于形式,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作用发挥不充分。第三,发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落地落细,“两馆一中心”、广播“村村响”等设施一应俱全,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有的地方忽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有些干部观念存在偏差,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与思想道德建设割裂开来,认为先抓好产业发展这个硬指标,再去抓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缺乏凝聚力、向心力,结果产业发展矛盾重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受阻。
问题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四个矛盾:一是农民活动方式多样化与管理方式单一的矛盾。过去,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活动范围是狭小的小村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纷纷外出打工经商,以村落为基础的单一管理组织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管理,漏洞难免产生。二是健全农村法制的管理要求与农村干部群众法制观念相对淡薄的矛盾。农民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受思想道德观念支配和规范,党的十九大提出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一些干部在农村工作中不熟悉用法律手段,不适应新常态,运用新思想处理群众中的矛盾和问题能力欠缺。三是农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建设相对落后的矛盾。农民脱贫奔小康,文化需求不断增强,而目前大部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缺乏,封建迷信和庸俗腐化的东西乘虚而入,腐朽思想、文化沉渣泛起,对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产生负面影响。四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繁重与措施不力的矛盾。目前我国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和问题凸显,农民思想上的困惑导致行动上的迷茫,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了不少,但没有入村入户,入心入脑,加之少数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新问题束手无策,听之任之,矛盾和问题越积越多。
面对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强化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三、认真探索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新实践
抓好宣传教育,提升思想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是基础。首先,面向农村开展道德建设宣传活动,通过开设专题专栏、刊播公益广告、送戏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宣传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各人品德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乡村中心院落和重要位置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牌,让广大农民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在耳濡目染中自觉形成向善向上、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其次,针对农民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根本,抓住家庭、学校和村组等基本领域和环节,突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在农村党员干部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微宣讲”活动,用发生在百姓身边简单的道德故事阐释党的理论,树立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思想信念。以农村“留守儿童”为重点,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通过志愿者服务和一对一帮扶辅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突出示范引领,提高道德水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先进典型教育人、感召人、激励人、凝聚人,进一步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比贡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二要总结和发现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选树一批来自农村、来自农民,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模范,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使广大群众学有典型、赶有目标,见贤思齐、不断进步。三要发挥广大党员、村组干部的带头作用,带头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带头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自觉抵制社会上的各种不良之风,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群众作出表率。四要广泛开展“三争”(争做新型农民、争当先进党支部、争创文明村镇)、“七评”(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父母、好子女、好村民、好干部、好乡贤)活动,建立文明道德荣誉榜,表彰好人好事,引领广大群众向好人看齐。
推动制度实践,促进行为规范。抓好公民道德建设,贵在实践。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形势新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活动载体,精心策划和组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切实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践上突出“三结合”,把道德建设与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道德标兵等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把道德建设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农民教育的引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把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制度上做到“两到位”,一个是制度建设到位,将道德观念融入到村规民约等群众性自治章程当中,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规章制度保障。另一个是制度执行到位,对见利忘义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让败德违法者受到惩治、付出代价。
(作者杨浪球系新宁县社科联主席)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浪球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