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讲好政治,把“红课”变成学生的“红利”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方禄 编辑:王小杨 2019-04-10 17:24:09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政课从创设开始就具备了政治性的本质。因此,要开好思政课必须将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性摆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思政课教师的政治性与思政课的教育性、学理性和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所需的思想性、价值性引领是相统一的。学生需要明白事理背后的道理,需要知道人生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这两个问题都是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直面和着力解决的问题。学生陷入人生迷茫、存在思想困惑不要紧,唯有思政课教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守共产主义信仰,才能保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顺利落实。

然而,步入网络时代以来,政治一度被部分人误以为是落后、严肃、刻板的代名词,与青少年喜欢的非主流、个性、自由相冲突和矛盾。在高校思政课课堂上,有的教师为了提高抬头率、吸引率,在讲授过程中,出现了淡化政治的倾向,正确的内容绕着讲,成定论的史实歪着讲,重大理论不会讲。也有人把高校思政课变成通识教育课、“段子课”,老师讲得离题万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这一局面造成的后果不仅使学生的灵魂得不到升华,还给散布历史虚无主义、境外敌对势力的人留下了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妄图用错误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干扰青年健康成长成才。

思政课是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主课程、主渠道。因此,政治性于思政课是第一位的,必须要大讲特讲政治,要为政治祛魅。为此,思政课教师首要的是用学理性为政治性做支撑,明确政治性是科学性的体现,政治理论是解释和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理论。为此,思政课教师必须要用政治挂帅,从学理上阐释、论证中国共产党政治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的客观必然性。为此,要注意如下几点:

第一,发挥真理的力量增强释疑解惑的本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多样、多元的社会思潮不断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发起挑战,传统教育方式面临网络新媒体的解构,敌对势力不断对教育对象进行渗透。这一现实在长时间内不会变,并且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涌现出新的矛盾和问题,它们极有可能与旧矛盾和问题交织在一起,增加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风险。

然而,无论社会现实怎么变,社会风险怎么增多,会以什么方式呈现,都阻止不了共产党人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入,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我们解释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遵循,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真理。因此,在课堂讲授、主题讲座、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网络文化作品制作中,要牢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具体案例,善用“解剖麻雀”“剥竹笋”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之中,学会运用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看待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学会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为此,要正确处理好运用传统灌输式教育方法与新媒体新手段的教育方法的关系。对于重大理论问题必须不折不扣地采用专题讲授、理论宣讲的方式进行,“面对面”为主,“键对键”为辅,将理论传播不留死角,让真理的力量扎根中国大地,入脑入心。政治理论、政治智慧、政治理想不是个人意志的体现,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不是太岁头上的土,动不得,更说不得。因此,要转化话语体系,破除照着内容讲正确的话还是根据现实问题和矛盾激发学生的思考的思想障碍,用真情、新思维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变为生动道理,将其作为释疑解惑的“利剑”,破除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认知误区、思维障碍、价值迷茫。

第二,用政治社会化获得最广泛的认同。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政治社会化是现代文明社会必经的过程,它主要在于论证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个体与治理集体的关系以及二者目标的契合度。长期以来,政治被妖魔化,让部分人误以为就是一堆口号,给人们留下了“假大空”的不好印象,并容易使极少数学生产生逆反、排斥心理。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在于我国在学理上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不够重视。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不仅仅是自上而下的宣教,它是螺旋式上升的个体、群体与治理群体的主流价值观的互动、认同的过程。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引导学生理性思维,具备良好的政治理性和政治素养,学会正确看待大是大非,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将学生从课堂拉出来,到社会实践、调查中去“大练兵”,不断增进他们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第三,把“红课”变为满足学生成长的“红利”。思政课必须姓党,必须讲好世情党情国情社情。思政课伴随每个社会成员从小到成年的关键时期,是走好人生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法宝。教师应该要以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为目标,首先解决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问题,做到真信真学真懂真讲马克思主义,不断在讲述过程中散发出真理的魅力和光芒,学生才会被折服、被感染,进而真学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其次,要解决自信的问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理直气壮地讲,上接天线,下达地气,让红课充满人情味、青春味,为青少年解答好人生应该在哪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最终把“红课”变成广受青少年喜爱的成长“红利”。

文/罗方禄(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红网

作者:罗方禄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4/10/531162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