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5年多,一场“精准扶贫”战役,清晰地看见了美好未来。精准扶贫“湘西经验”,经央媒集中推介,湘西州十万大山中“山乡巨变”,令全国人民深深震撼。
激发内生动力,从思想上走出贫困,是精准扶贫“湘西经验”一大可圈可点之处。
思想上、精神上的“穷”,往往比物质层面上的“穷”更可怕。因此,扶贫须先扶志,治贫须先拔掉思想上的“穷根”。
2014年,花垣县精准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包裹里并没带来什么“真金白银”,村民们特别失望。在第一次见面会上,一听说带队者是宣传部干部,有人嫌弃“宣传部要钱没有,要项目更没有,顶多只带了一张嘴”。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到十八洞村时专门提到,“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
面对“等靠要”老观念,十八洞村扶贫工作队把“扶志”放在重中之重,举办多期道德讲堂,创新推行“思想道德建设星级化管理模式”,门上的星少了,不少村民开始觉得脸上挂不住了,主动性、参与性了,斤斤计较的少了,慢慢地明白要改变现状,不能坐等上级拨款,必须自力更生,激发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找准病根儿,精准施策,十八洞村驻村“帮帮团”,一支致富“梦之队”,成精准扶贫“施工员”、内生动力“催生员”。
2017年,第三次嘘寒问暖十八洞村,村民笑脸像葵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感慨不已:“村子最大变化,不是路修得更宽敞、房子建得更漂亮,而是全村精气神极大提升。”
十八洞村一天一个变化,日子越过越好,周边村寨坐不住了。30公里外的合兴村,看到十八洞种了猕猴桃,每年都有分红,村支两委也想带着村民发展致富产业。合兴村这样合计:我们就把十八洞村当“成绩好”的学生,像在一个班里,我们属中下等成绩,虽然慢点但不要灰心,得往上面赶,扶贫先扶志,我们有脱贫致富这个信心。
如同好郎中看病一样,真正地把病因、病根找准了以后,病就容易看好。内生动力的激发,从某种方面来讲,比很多资金和项目更重要。
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精准扶贫“湘西经验”见证,只有激活了贫困户内心深处“我要富”的激情,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见富思齐”,凭自身努力与社会各界的帮扶形成同心相向的合力,才能高质量地推进脱贫攻坚。既让口袋富起来,也让脑袋富起来,走出“观念上的贫困”,脱贫方能可持续。
文/晓佳
来源:红网
作者:晓佳
编辑:陈乘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