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水韵潇湘①:守护一江碧水,永续湘江文明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陈晓丹 2019-03-21 16:30:11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81206144947.jpg

【编者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水之于人,是神袛,是造化之手;人之于水,是受惠者、守护人。水强大而柔韧,它以何种方式与人相处,取决于人的行为。

“生态兴则文明兴”“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两会强音,激起人与水最和谐的共鸣。

潇湘自古水沃,湘、资、沅、澧四水,共洞庭一湖,出洞庭入长江,奔流到海不复回。为解读湖南四水一湖的生态美、文化美,品读栏目推出《水韵潇湘》系列文章,今日品读:湘江。

?.gif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湘江,长江第四大支流,亦是湖南最大河流,流经湖南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岳阳六个地州市后,自湘阴县注入洞庭湖。

湖南水系众多,但湘江河流最长、流域最广、文化影响最深,荣列众河之首,湖南以“湘”简称,便宣告了湘江的绝对影响力。

?.gif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号工程”,重现碧水青山

人们以“甜如初恋”,形容回到初心的美好。

保护母亲河,省“一号重点工程”让湘江以“甜如初恋”之貌回归。九年为约,如今六载。六年间湘江流域关停污染企业,扬保护抑开发,碧水青山重返。临江而望,不禁生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

人与湘江,擘画着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壮阔画卷。

北宋山水画家宋迪曾绘“潇湘八景”图,勾勒湘江中下游八处佳胜。八景后被创制成同名古曲或古诗,广为人知。

八景之中,“潇湘夜雨”位于永州市零陵区的蘋岛,“平沙落雁”位于衡阳市回雁峰下的湘江沿岸,“烟寺晚钟”指衡山城北清凉寺晚景,“山市晴岚”位于长沙、湘潭交界的昭山,“江天暮雪”为长沙橘子洲冬日雪景,“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则分指洞庭湖区湘阴、岳阳、桃源的江景。

八景交错于湘江沿岸,与起伏连绵的山地丘陵一道,组成湘江山水奇观。湘江如慈母,养育世代湘人,也滋润着湖湘文化的成熟。

?.gif

天高云阔,湘水无潮

地理数据,展“母亲河”风姿

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对湘江蘋岛以上干支流进行考察测量,确认发源于永州蓝山县的潇水为湘江干流,湘江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94721平方公里。

湘江干流流经湖南29个县(市、区),灌溉湖南三分之一土地,是名副其实的湖南“母亲河”。她一路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右岸支流主要有潇水、白水、舂陵水、耒水、洣水、渌水、浏阳河、捞刀河等,左岸支流主要有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等。至于上游的紫水、石期河、应水,中下游的靳江等各级小支流更是不胜枚举。

土地与河流,是生命所系,情感所系。行万里路,始于故乡草舍;品一江水,滋长湖湘精神。乡情从每一滴水出发,回到每一滴水去。

??????????????.jpg

团头鱼跃,笑傲江湖 图谭蔚

王公对联,引“濂溪”佳话

长沙岳麓书院和郴州濂溪书院,均有一副对联:“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对联气势恢宏,也道出了湘江、湘人与湖湘文化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

对联为清代学者王闿运所作。他一生高傲,从不入仕,一次到江浙讲学,当地官员见他其貌不扬,便试探其学问。不料王闿运脱口而出:“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众人闻之皆惊。王闿运自称学问来自中国理学开山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颐,并说自己纵有大江东去的气势,也不过是湘水的余波罢了。既高度肯定了“道南正脉”的濂溪湘学,又表现了虚怀若谷的胸襟——自己只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做学问而已。

对联所说“濂溪”是潇水边的小河。濂溪是周敦颐故里,周敦颐在此悟道并创立理学,湖湘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此流淌到今天。

??????.jpg

湘江湿地,摆渡人歌

静水流深,沉淀湖湘精神

如果说,黄河、长江文明因为流淌着华夏民族历史血脉而深厚似海,那么湘江文明却因水之灵秀而独辟蹊径,输送汩汩清流。

楚国大夫屈原曾被放逐沅湘流域,常为民生疾苦奋笔疾书。在汨罗玉笥山,他写下名作《离骚》《天问》,留下“哀民生之多艰”的民本精神,成为湖湘文化的启蒙。

湘江偏远,历代多有贬官。贬官多忧思,“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湘江流域留下“忧患意识”的雏形。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写下《永州八记》,“晓汲清湘燃楚烛”中的“清湘”,指的就是清澈的湘江水。柳子庙在永州市柳子街,正殿后墙有三绝碑,为柳子诗、韩愈跋、苏轼书的三绝和鸣。碑字清丽,碑文沉郁,读到“待侯不来兮不知我悲”,闻者无不动容。

湘江的魅力,令许多没到过湖南的大文豪也隔空吟哦。

宋代大文豪范仲淹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可他从未到过岳阳楼,更没有见过洞庭湖,却升华了湖湘文化的忧患意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亮出了湖湘文化的鲜明旗帜。

湘江就像一口深井,将湖湘历史文化慢慢积淀,又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成为湖湘子弟的信仰之灯、精神之塔。

??.jpg

牧马江岸,乐不思归

书院文化,擦亮湘江“龙眼”

郴州濂溪书院、安陵书院,湘乡东山书院,衡阳石鼓书院,湘潭碧泉书院,长沙岳麓书院、城南书院……

湘江流域散落着众多书院,书院文化在湖南地位崇高,其中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影响最大。

岳麓书院曾被清代乾隆皇帝赐匾为“道南正脉”,是理学的重要发源地、湘学鼎定之所。

著名学者杜维明与岳麓书院有过两段往事。30多年前他远渡重洋而来,书院无莘莘学子,更无琅琅书声,杜维明长叹而去。10余年前,他再次来到岳麓书院。当他漫步走上“忠孝节廉”的讲堂,满眼灰墙青瓦,古树环绕,隐隐读书声。看着“道南正脉”之匾,他不禁欢喜而呼:“变了,变了。”

今天的岳麓书院,已经成为活着的千年学府,遍布莘莘学子,焕发勃勃生机。书院培养了一批批博士生,也吸引了国内外的新儒家前来设讲。湖湘绝学在岳麓书院焕发出旺盛活力,正如岳麓书院前院长朱汉民所说:“岳麓书院就是湖湘文化的起源,就是湘江的‘龙眼’。”

????.jpg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

春的约定,永续湘江文明

一部中国近代史,半部湘人写就。

有了湘江,才有炎帝、舜帝的南巡;有了湘江,才有屈原、贾谊的绝唱;有了湘江,才有杜甫行吟、辛弃疾呐喊;有了湘江,才有曾国藩率领湘军纵横天下;有了湘江,才有毛泽东“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的壮志豪情……

而这些湖南人,哪一个不是沿湘江北上,慢慢创造和改变着中国乃至世界的命运。

在春夜的湘江航行,两岸灯火将长沙装扮成银河星海,不禁想起李白诗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湘江奋勇奔流,带给湖南人“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壮,也带给湖南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气势。

湘江朝气生动,湘江隽永深情,山水林田湖草,每个片断,都与人同体命运。新的历史时期,湘江正引领湖湘子弟“敢为人先、心忧天下、经世致用、知行合一”,引领湖南在世界格局中创造影响。

守护一江碧水,永续湘江文明,是湖南人与湘江“春天的约定”。

文/陈晓丹 视频来源:湖南卫视 腾讯视频 动图:一水 音频编辑:曾慧 朗读:曾珊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丹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3/21/524444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