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形势下中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三个立足点

来源:红网 作者:郭凯 编辑:司马清 2018-10-29 21:20:21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地夯实教师思想基础,凝聚教师的智慧与力量,推动办学事业的不断深化和拓展。结合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和当前客观形势,中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宜立足于如下三个方面:

  一、深化学习意识,提升教学能力

  中学教师在传道受业解惑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学习,用新的理论和知识拓展视野。学校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引导教师深化学习意识,并为教师学习提供平台和机会。具体来说:一是深化政治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我国教育事业是党领导的事业。学校应引导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尤其要引导教师对涉及到教育发展规划的部分读透吃透并深入领会,从而坚定政治立场,强化大局意识,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二是深化理念学习。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之目标、宗旨和功能的集中认识。传统上“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理念大行其道,但是如今这些落后的教学理念已经式微,根本原因在于这些传统理念难以满足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需求。教师应深入学习教育理念,目光要放得长远,不要局限于一时一地,而是要学习掌握先进发达国家的教学理念,并结合本地实际、本校实际加以具体化、实践化运用;三是深化技能学习。教学方法的革新是中学教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掌握教学规律和丰富的教学技能,才能将新的方法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学校应引导教师深入领会教改要求,学习教学技能,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二、优化校园文化,营造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软实力的体现,也是学校品牌的缩影。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也能够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激发教师教书育人、创业干事的动力。中学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善于从校园文化建设出发,在潜移默化之间用校园文化的力量“润物细无声”地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具体来说:一是责任文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教师应时时提醒自己,谨记肩负的重任,并勉励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伴着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将自己奉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二是德育文化。要做事,先做人,品德乃立业之先决条件。中学要建设德育型校园文化,把道德的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办学目标。教师应成为德育文化的先锋和表率,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要求教师在职业道德、公共道德、个人私德等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敬佩的榜样;三是奉献文化。廉洁从教、服务学生、回报社会应成为每一位中学教师的座右铭。中学要营造奉献型校园文化,引导教师为学生成长、为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奉献。传统上人们将教师奉献精神形象地比喻为“春蚕”“蜡烛”,体现了人们对教师奉献精神的肯定和尊重。新形势下中学更要从校园文化建设出发,将教师奉献精神纳入职业伦理范畴,祛除脸谱化的传统做法,赋予教师奉献精神以全新的内涵。

  三、强化人文关怀,倡导以人为本

  中学是学生求学生涯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内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并对学生的人生之路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学教师要强化人文关怀理念,尊重、关心、关爱学生,积极促进学生成长,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引导教师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人本元素。具体来说:一是尊重学生人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非客体,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通过沟通、互动和交流的方式传递知识、思想和价值观,而不宜通过强制、压迫的方式强迫学生接受教学内容。中学阶段也正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叛逆的阶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尤其注意用语和态度,争取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二是关心学生生活。教师应关心关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酸甜苦辣和生活冷暖,这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基本要求之一。无数的事实证明,一个人在学生时期受到关心和爱护,有助于塑造和培养完善的人格,并对人生历程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即应负担起关心爱护学生的重任,力争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是促进学生发展。中学阶段是学生知识爆炸式增长的阶段,教师应在这一阶段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发挥特长和优势,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而不能重走应试教育之路。这既是对教育规律深刻认识的结果,也体现了对学生的高度负责。

  总之,新形势下中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学习意识培养、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倡导三个方面,其中学习意识旨在强化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升教师执业技能;校园文化建设旨在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文化环境和文化保障;人文精神倡导则旨在重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理想信念的强化和创新。

  文/郭凯

来源:红网

作者:郭凯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10/29/476197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