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评 | 论沟通“零距离”的正确打开方式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王俞 2018-09-19 20:15:42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个属于宁乡人的好消息:有问题、有困难,可以直接打电话给领导。

  这个好消息是在9月17日召开的在中共宁乡市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传出。这是一个以“为民解忧、为民办事”为主题的会议,会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诉求,提出了一系列的“好办法、好机制”,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内容,是向社会全面公开宁乡市领导和乡镇(街道)、部门主要负责人手机号码,群众可按层级和分工用信息在工作时间直接向领导干部反映问题。

  领导公开手机号码,倒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这些年来,有多地推出此类举措,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98年,四川青神县委、县政府通过报纸向全县公开29名领导的手机号,彼时,手机还刚刚开始普及。

  从二十年前的初吃螃蟹到今天,领导公开手机号码的初衷,无非有二:一是为群众反映诉求提供渠道,二是让领导有了解民情民意的通道。民声渠道通畅、官民互动顺畅,既是广大人民群众之所盼,也是现代公共服务应有的基本成色。

  不过,与多年不变的初衷相比,舆论对此举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有叫好的,认为这是走群众路线的好做法好经验;也有质疑的,认为这是一种作秀。还有更深层次的担心,依赖领导的关注来解决问题,是否有权力凌驾法律的嫌疑,是否与现代行政精神相悖?

  应该说,通过公开领导手机号码,直面民意诉求,打捞民情的做法,一定是“好经”。之所以出现一些质疑甚至是焦虑,关键原因,还是在具体的执行中,把这好经给念歪了。比如有些地方虽然公布了领导的手机号码,却很快出现“打不通”“无人接听”的问题,比如有些虽然可以打通,接电话的却并不是当事人,而是由秘书代劳,甚至安排专人来接听。群众满怀期待地给领导打个电话,遭遇以上种种情况,无疑相当于被泼了一盆冷水。情绪失落,不仅政策的善意被消解,甚至会进一步损害公权力的形象。

  而好经之所以会被念歪,则与一些地方在“公开领导手机号码”时,打着政绩算盘有关。一心追求表面政绩,便会在形式上弄花架子,把“零距离沟通”的初心给抛却了。当然,也不排除方法上的问题,比如未跟相关领导做好思想沟通工作,不能从心底上接受手机号码的公开,认为有干涉其正常休息,再加上由于缺乏甄别手段,各种骚扰电话打给领导,也会让当事人烦不胜烦,在工作情绪上出现消极被动。至于权力凌驾法律的担心,显然不是“零距离沟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些领导的法治意识淡薄,不能坚守依法行政、按程序办事的行为底线。

  于此而言,领导与群众的零距离沟通,不是简单地公开号码,既需要从政策制定上有清晰具体的设计,明确制度的执行细节,规避政策走偏的情形,同时也需要从政策逻辑、行政价值层面,为“零距离沟通”建立清新积极的实施环境。

  由此再来打量宁乡版“零距离沟通”:首先,这个举措的出台,是在“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大背景下,有系列的制度保障,比如追责体系、组织体系,其政策诚意是清晰可见的,诚如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而不是简单地追求政绩;其次,从具体的实施看,不是简单地公布手机号码,而是包括领导层级以及所负责的领域,这样可以方便群众据此找到能真正解决问题的领导。此外,这样清晰的信息公示,本身也是对领导履职的倒逼——能够对群众的诉求,有明确的反馈。从更长远看,这样的零距离沟通,能够有利于建立清晰规范的公共服务体制,把公共服务回归到正常的服务体系中,不再依赖于“公开领导手机号码”这个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一如沟通是双向的,“零距离沟通的”良好初衷的实现,除了公权力方面的主动积极作为,也需要广大群众学会“沟通”,充分理解“零距离沟通”的政策初衷。比如,在拨打手机号码之前,谨慎地思考自己的诉求是什么,是否还有更便捷的途径,是否是在合理合法的范围之内。如此,或将让官民沟通变得更有效率。

  公权有诚意,群众有理解,这才是沟通“零距离”的正确打开方式。由此,宁乡版的“零距离沟通”无疑将助力当地“乡土安宁”建设。

  文/高亚洲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9/19/47336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