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美丽中国长江行|安心“护肾养肺”的常德套路

来源:橘洲点评 作者:汤建军 编辑:司马清 2018-05-14 08:58:24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13日,我随“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队伍,走进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有名的海绵城市常德,先后探访了汉寿西洞庭、津市毛里湖等湿地,夜访穿紫河。我一路看实地,一路拍美景,一路谈保护,一路翻手机。通过查资料、阅新闻、问情况,初步解除我所见的三个疑问,收获良多。

  (一)西洞庭为什么林子小了鸟儿反而还多了?曾有媒体报道说,大片杨树林对洞庭湖的生态破坏极大,杨树林犹如穿心箭,直插洞庭心脏。西洞庭保护区采取了有效的“拔箭养心”手术。我认为,主要是他们决心砍伐杨树林、再造“鸟巢”的结果。华声在线以《西洞庭湖湿地保护罕见一幕:林子小了,才什么鸟都有!》为题生动报道了西洞庭湿地保护的硬招数。

  20世纪50年代以前,洞庭湖曾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由于长江和湘、资、沅、澧带来的泥沙淤积和70年代大力围垦造田,现在洞庭湖已变成全国第二大淡水湖了,湖面逐渐分割成岳阳的东洞庭湖、益阳的南洞庭湖和常德的西洞庭湖,其中东洞庭湖的面积最大,西洞庭湖面积最小。

  西洞庭湖由沅江市赤chì山岛南北二端的沅水尾闾航道和澧水尾闾航道与南洞庭湖相连,如今的洞庭湖东西水域跨度最长,达300多公里,而南北水域跨度较短,最短跨度仅十几公里。如今的洞庭湖是一个过水性、航道性湖泊,由大面积水域、滩涂、沼泽和碟dié形洼地组成。

  据西洞庭湿地保护的领导介绍:辽阔、富饶、美丽的常德汉寿西洞庭湖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出产111种鱼,其中中华鲟、胭脂鱼、长体鳜ɡuì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鱼类。据统计,在西洞庭越冬的冬候鸟、夏候鸟和留鸟种类已达到217种,占全国鸟类的20%。每年在这里栖息的越冬水鸟总量达5万只以上,最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黑鹳ɡuàn、白鹤、白头鹤、白枕鹤、东方白鹳ɡuàn、白尾海雕diāo等6种,二级保护鸟类有23种。

  西洞庭湖湿地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自然保护区内有湿地植物414种,其中有造纸、食用、医用、农药、饲料、绿肥等利用价值的湿地植物达249种,国家I、II级珍稀保护植物有水杉、粗梗水蕨jué、水蕨jué、野菱、三裂狐尾藻和野大豆6种。

  保护区主任梅碧球说:“由于三峡大坝的建成运行,使原有的江湖关系发生了变化,沅江、澧水上游和长江松滋、耦池、太平三口入湖自然来水量明显减少,导致西洞湖水涨、水落时序及空间规律发生了改变,西洞庭湖中一些天然河流出现了断流,鸟类栖息地生态缺水情况十分严重,人类生产活动也相应加剧。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2年前还是一片森林。”

  他说,近2年来,保护区采取的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有清除杨树林、采伐迹地推沟平垄、冬季生态蓄水、微地形整理(碟形洼地)、补植水生植物、设置管控区促进湿地生态的自然恢复等,并用人工干预的方式对半边湖区退化湿地自然修复。通过冬季在半边湖区进行生态补水和鸟类栖息地改造,成效十分明显,越冬候鸟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每年约15000只越冬候鸟在此栖息、觅食。

  据保护区调查,近2年在半边湖区记录到的越冬候鸟达56种,新记录包括林鸟在内鸟类12种。在此栖息的珍稀、濒危鸟类有白鹤、黑鹳、小天鹅、白琵鹭、鸿雁等10多种,2015年有78只黑鹳在此栖息,创洞庭湖黑鹳记录历史新高、2016年又有近30只白鹤在此觅食,白琵鹭470多只,小天鹅更是多达2000只以上。

  (二)毛里湖怎么由昔日的“臭水滩”变成了国家湿地公园?湿地是地球的肾,直接关系地球的气候和安危。我认为,坚决排毒护肾就是毛里湖湿地保护和治理的秘诀。

  毛里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溪水湖,是省内仅次于洞庭湖的第二大天然优质淡水湖,也是省内少有的无血吸虫危害的天然湖泊。2011年3月取得国家试点资格,2016年8月正式获得国家林业局授牌。

  湖内有99条汊,99道湾,99个滩,支汊众多,半岛错落,形如海中珊瑚,常年蓄水量1.38亿立方米,水深7至9米,面积达6250公顷,其中林地和旱地达1641.7公顷,湖面纵深约20公里。园内有湿地植物403种,湿地动物262种,素有“鱼儿家园、鸟类天堂、植物王国”之美誉。

  津市政协主席姜正才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津市毛里湖是没有污染的一湖清水。后来,由于外地承包公司(某某股份)向湖体大量投肥投料养鱼,造成湖水富营养化。再加上周边水产养殖大户在承包的湖面设置围栏和网箱,精细化养鱼养蚌,水体污染严重。

  据姜主席介绍,他们以湿地湖区为核心,以提质、涵养、恢复为重点,全要素推进湖区“四型”综治,公园核心区环境才发生了质的改观。

  一是水源“提质型”治理。通过多次向省政府汇报,2013年成功将毛里湖的原渔业养殖水源调整为饮用水源,同时,与大湖承包公司多轮磋商谈判,达成禁投协议,拆除了湖区所有养殖网箱和围栏围网,实现了毛里湖核心水域的人放天养。

  二是涉湖“生态型”治理。通过实施公园周边7000亩水源涵养林建设,增加湖滨缓冲带面积101.6亩,流域湿地面积恢复600亩。投入3000多万元,启动了环湖周边土围子及筑坝溪汊精养水面退养还湖还湿工程。引进社会资本50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了总容量达252户的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移民大山安置小区建设。

  三是湖区“环保型”治理。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实施毛里湖周边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监管。同时,组织公安部门、环湖各乡镇每年开展大规模打击滥采、滥伐、滥猎野生动植物的专项行动,仅2017年,就刑事拘留5人,办理行政案件30多起,治安拘留19人,严管高压态势基本形成。

  四是基础“保障型”治理。沿湖周边生态敏感区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在青龙咀和唐家咀修建了2座管护站,投入1亿多万元启动了湿地公园主入口、宣教中心、游船码头、办公服务区等公园一期管护平台建设。

  姜正才主席一路还谈了“四化”领治、“四网”重治、“三建”大治的经验和对毛里湖湿地未来保护和开发的期待。我认为,对于大江大湖的治理,中央和省里应落实湖长制,把保护责任细化,把奖补政策设计好,我们才能建立保护与开发的长效机制,这里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三)穿紫河为什么从“臭水沟”变成了城市“绿飘带”?今天的穿紫河就是一湾碧水像城市的“绿飘带”,吸引万人以上人群夜游其中。我认为,这是常德决心治污的结果、建设生态的结果、专心洗肺建设会呼吸城市的结果。

  常德城内有柳叶湖、穿紫河、新河、护城河、渐河、花山河等6条河流,这座城市水资源可谓是十分丰富。由于时代的变迁,城市的不断扩展,穿紫河由原来的护城河变成了城内河。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废渣的随意排放,一度使其变成了污染严重,臭气熏天的水沟。

  据常德的同志介绍,穿紫河从臭水沟再变回一弯碧水,已经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和外地游客的好去处,已经成为常德的城市名片。主要措施是三条:

  一是建设海绵城市。2006年,常德是全国第一个用海绵城市理念治理黑臭水体的城市。首先是截污,对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全部进污水处理厂,达标后排放。其次是对雨水管网的水进行净化。

  二是让水体自主呼吸。要让河流形成完整的湿地生态链,自主净化,才能让河流活起来。当地政府在河里将鲢鱼、螺蛳,甚至一部分甲鱼、乌龟和肉食性鱼类一起投放河中,让河里恢复完整生态。

  三是打通穿紫河的“任督二脉”。一头让穿紫河和城市的内陆湖柳叶湖相连,另一头又连通了长江的支流沅江,让城市的水系又重新焕发活力。

  (作者汤建军系湖南省社科联副主席,文中照片系随行媒体提供)

来源:橘洲点评

作者:汤建军

编辑:司马清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