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味”是宣传舆论工作的“原味”“富矿”。宣传舆论工作者少了“泥土味”,就容易陷入“安常守故”的形式主义、经验主义,距离群众就会越远,干不出漂亮活。
让“泥土味”散发在笔尖上,转作风、接地气、动真情,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用汗水和热血谱写沾染泥土芬芳的时代力作,是党的宣传舆论工作生命所在、力量所系。
“泥土味”散发着政治方向。党的宣传舆论工作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宣传舆论工作者是党的思想阵地的守望者,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非常活跃,各种社会思潮和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牢牢掌握话语权,守住思想防线。笔尖上“泥土味”越浓,“散发”出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多,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具备问题意识的宣传舆论工作者,迎着问题刨根问底、揭露矛盾探寻对策,自然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就能够做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理直气壮、毫不含糊,大力弘扬主旋律,出手的作品有方向、接地气、受欢迎,可以更好地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
“泥土味”散发着为民情怀。纸上春秋,催生沧桑正道;笔底波澜,彰显为民情怀。为了人民的初心,不是光喊在嘴上,也不只是写在新闻里,而是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扎下“以人民为中心”的深根。笔尖上“泥土味”越多,就越能靠近群众、聚集群众、服务群众,“闭门造车非诗法,须知征行诗意浓”,宣传舆论工作者要弘扬“笔头和锄头一起冲锋”的好作风,自己勤跑腿,让群众少跑路,深入田间地头,“飞入寻常百姓家”,和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心贴心沟通、手把手交流中“好学力行”,倾注心血和汗水采写“鲜素材”“活思想”,写出立意高远、妙笔生花、文章华美的优秀作品,把党的声音和主张传达到基层一线,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汇聚正能量。
“泥土味”散发着创新路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进入新时代,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宣传舆论工作有些做法过去有效,如今未必有用;有些以往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看似不可逾越,今天却需要突破。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创新时代,更加离不开“泥土味”。笔尖上“泥土味”越厚,宣传舆论工作的创新就越有生命力,移动直播、无人机航拍、动漫、短视频……新手段新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都是源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征途中,许多包含创新元素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基层,清新简洁、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风格,弘扬社会新风,有效提升宣传舆论工作的引导力,赢得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无论时空怎么转换、社会环境如何变化,“泥土味”永远不会“老土”过时,宣传舆论工作者笔尖上多散发些“泥土味”,才能成为名家大家,创造出精品力作,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获得人民群众的点赞,真正无愧于党、无愧于事业。
文/李文刚
来源:红网
作者:李文刚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