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汤建军:《岳阳楼记》何以成为历史名篇?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司马清 2018-02-07 13:58:37
时刻新闻
—分享—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湖南因处洞庭湖之南得名湖南,巴陵因有千古名楼享誉世界。湖南岳阳楼、武昌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是江南三大名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岳阳楼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栏。”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分别是杜甫、李白、白居易和李商隐吟诵岳阳楼的名句,但最盛名的只能是《岳阳楼记》。

  要说《岳阳楼记》,不能不提其作者。其作者是谁?北宋宰相范仲淹。北宋仁宗庆历年间,他官拜参知政事。庆历三年(1043年)六月,范仲淹从西夏前线调入朝廷中枢,这位范文正公向仁宗皇帝提出了《答手诏条陈十事》: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这就是在庆历新政开端的十条施政方针。两年后,范文正公遭贬,但他所著《岳阳楼记》成为天下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

  《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为什么能够流传至今,成为历史名篇?这是我今天还需追问的。要追问这个事,须重读《岳阳楼记》。范公这篇文章起句点出受托写《岳阳楼记》的源起,接着描绘站在岳阳楼观赏洞庭湖的两种截然不同景色以及迁客骚人登楼观览两种景色后产生的不同感情,鲜明表露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情不自禁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情怀。

  文章开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表明滕子京是受贬到巴陵郡任职。据史料记载,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范公看了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就在邓州的花洲书院里即兴挥毫撰写《岳阳楼记》一文,他没去过岳阳楼,只是看图,根据想象和书信介绍写的。他此时与好友滕子京同病相怜,经历辉煌和落寞之后,写出了自己的心声,对被贬朋友也有鼓励和安慰。自己虽已身处江湖,但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弃士大夫的忧乐情怀。

  文章紧接着写道:“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一段话开头气势雄伟,写得大气磅礴,完全是俯视角度,大手笔大写意豪华描绘洞庭湖和巴陵郡的地理位置及其无限胜状。落脚一句在问,迁客骚人看了巴陵胜状之后的情感是否一样呢?接下两段给出答案。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阴雨天、风雪天的巴陵郡就是这样凄凉的景色,文人骚客登楼观景感觉可能是背乡离井,可能是担心小人谗言,可能是政敌的冷箭和污蔑难防,满目萧然,悲观失望情绪也许到了极点。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阳光明媚天的巴陵郡,又是一番炯然不同的景色,文人骚客登楼观景感觉可能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喜洋洋。写到这里不再写,对于一般的文人,也算是好作品了。

  范公毕竟是高官、思想大家、诗文大家,他还总结陈词:“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公提出,忧乐两种状态是常人心态,但古代仁人的心态可能与一般文人骚客不同。古时仁人的情怀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公还要追问到底,他写道:“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在朝廷做官担忧,在僻远江湖也担忧。那么古时仁人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讲,“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水平比较高的政客骚客写到这个地方,大多是高潮收尾了。

  范公意犹未尽,最妙处还在最后一句:“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唉!没有这种人,我范仲淹同谁一道呢?范公扪心自问,谁同我一道呢?答案已然在文中。显然是壮志未酬、英雄默然,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空间,感情共鸣可能在此时此刻才真正达到高潮,在此却戛然而止。

  我们今天重读《岳阳楼记》,启示是什么呢?作为的共产党人,该如何继承范公的这种“忧乐”情怀呢?在顺境时如何服务国家和百姓,仔细预测和控制改革风险,让改革走得稳健,结出特色善果,让国家和百姓受益。特别是遭小人算计、诬陷,身在逆境时,该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古语云:“心底无私天地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封建士大夫的林则徐在腐朽的清王朝都能喊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更何况吾辈呢?我认为,“无欲亦柔,包容才大”才是真经。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忧乐情怀,永远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到第一位,真正不计个人得失,才是家国情怀。“无我则有我,有我则无我”,任何计较个人得失的忧乐情绪,在忧国忧民、心忧天下面前黯然失色也。

  作者汤建军系湖南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2/07/45513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