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些年的脱贫攻坚到底怎么做的?效果怎么样?大家十分关切。正值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我省潇湘电影集团摄制的献礼重点影片《十八洞村》在全国上映。影片在习近平同志2013年11月视察和提出“精准扶贫”的湘西十八洞村实景拍摄,以当地扶贫脱困的故事为载体,与十九大报告“脱真贫、真脱贫”“美丽中国”等关键词和论述相互印证,对精准扶贫作了生动鲜活的艺术记录。
真实描绘贫困农村的现实状况
在当下中国社会巨大发展进步的大背景下,有的农村贫困依然是让人揪心的客观存在。《十八洞村》以农村现实生活为描绘对象,对贫困农村的现状不回避、不矫饰,真实细致地描绘农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影片中,陈旧残破的房屋是贫穷的典型标志,随处可见。掩映其中的是杨英俊式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劳,杨英连为救一头小猪崽奋不顾身攀下悬崖的廉价,还有小薇薇、施又成外出打工又折返的酸楚,更有杨懒为了一顿饭、两口酒放弃颜面打秋风、甚至答应喝村民绝交酒的无奈,等等。这些情节源自生活,带着泥土的芬芳,就是我们曾经无比熟悉的农村生活,倍感亲切。这种描绘高度凝练地浓缩了中国贫困乡村种种现实,在富有湘西地域特色的秀丽景色、充满人性温情的传统习俗、粗犷激越民歌山歌的映衬下,形成巨大的视觉和心理反差,令人无语心塞,牵肠挂肚。影片对细节的把握刻画也值得称道。如杨英俊被识别为贫困户,他自己却不能接受,深夜跑到田里去侍弄稻秧,一个自尊、倔强、不离田地的农民形象跃然而出。
深刻揭示农民贫困的种种病因
贫困各有各的成因。如果说贫瘠、闭塞是贫困的客观原因,那么,陈旧落后的观念则是贫困农民心灵上的沉重烙印。《十八洞村》着力关注贫困农民的生存状况,在特定的情境情节设置中,通过展示他们在贫瘠、闭塞土地上的生存与奋斗,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活动,自然而然引发剧中人和观众对贫困原因的探索、思考。在湘西严峻奇崛的自然环境中,农民淳朴、善良、勤劳,大多数与杨英俊一样不离乡土,“几十年一心一意种田,种成个贫困户!”这是个残酷的事实,发人深省;在他们自己看来,也是不可更改的宿命。为摆脱贫困,既有年轻一代选择走出去开辟新世界的艰难与决绝,也有老一辈留下来坚守的苦痛和不舍,虽然不免纠结、矛盾、冲突,如杨英俊儿子儿媳在深圳打工不愿回,自己能走却不愿走,小薇薇、施又成走了又回来,杨懒想走却没地方可去,各人情况不同,遭遇也不同,共同的是贫困和摆脱贫困的梦想。影片深刻剖析了因病返贫、因懒致贫、因愚而贫、因地而贫等几类典型,让人们对贫困地区的致贫、返贫、治贫、脱贫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深入展现扶贫脱困的实际成效
贫困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切实解决的一个时代课题,任务艰巨。正如影片所展示的,贫困在一些地方很大程度上是自然环境造成的,没有党和政府的扶贫,像自然环境恶劣的十八洞村,贫困就会是不可逆转的宿命。扶持、援助才能鼓起人们的信心,让阳光照亮共和国的每寸土地,让关怀温暖每个人的心田。在中国,贫困人口不是孤军奋战,因为在他们身后,有一个正在繁荣富强起来的国家支持。小王作为扶贫工作的代表,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始终作为一位参与者、见证者,与人平等相处,在扶贫过程中自己也成长成熟,获得了新生。让每个人摆脱贫困,迈向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是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是决心、责任和义务,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影片牢牢扎根于贫困地区农民对幸福的理解,把脱贫致富与幸福美好生活、中国梦自然衔接。影片反复强化杨英俊老两口的梦想,那就是把患有痴呆症的“命根子”孙女小南瓜陪伴好,“你活50岁,我们就活100岁;你活100岁,我们就活150岁。”这是贫困人家的梦,也是普通人家的梦。而陈懒的梦是找个老婆有个家。按当地习俗,看上心上人就可以去踩她的脚。影片在陈懒一脚踩上心仪姑娘脚时戛然而止,充满期冀,意味深长。中国梦正是由无数这样普通人家的梦构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应落下一人一地。包括贫困人口、家庭在内,每个人都应该成为党和国家的“命根子”,受到悉心的关怀爱护,走上共同富裕之路,共享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聚合起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这就使影片超越了为扶贫而扶贫,具有了更深刻的人文关怀,升华了主题,让人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只有物质上的富裕,更应该有心灵和精神的富足。
(作者刘绍峰系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来源:红网
作者:刘绍峰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