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村级样本”

来源:红网 作者:湘中飞舟 编辑:王俞 2017-09-23 00:03:29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21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第三次到访十八洞村。十八洞村人不忘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精准扶贫、奋力前行,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688元增加到2016年的8313元,全村136户533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十八洞村的脱贫不仅引起媒体的关注,也时时牵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提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求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脱贫经验。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代表团时,就询问过十八洞村的扶贫、脱贫情况。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说:“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心系扶贫,心挂脱贫,拳拳爱民之心,让人尤感温暖,倍增信心。

  十八洞村人把习近平总书记的话铭记在心,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出谋划策、想方设法,上下齐心,奋力前行,寻找扶贫脱贫的办法与措施。按照“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原则,先后办起特色旅游、猕猴桃基地、特色种养、劳务经济和电子商务产业等。经过3年多来的拼搏,今已“全部脱贫”。今年春节期间,十八洞村日均接待游客在3000人次以上,不仅游人如织,前来“学艺取经”“对接帮扶”的人也络绎不绝。

  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被动“等靠要”到积极“主动干”;从路不通、屋破旧、少人问到路通了、村美了、客来了。这些变化,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生动诠释。那么,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又有哪些“可复制”“可推广”?

  精准扶贫“基础先行”。“扶贫,先扶思想”“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两项“基础性”工程。解决“依赖”思想,打通交通“阻隔”。十八洞村通过“选出一个好班子”“走出一条好路子”“建设一个美村子”和“星级化管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荣誉感”,使全村村民拧成一股绳、形成一股力,争相脱贫,齐奔小康。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厕、改厨,柏油路、青石板、木房子、特色村庄、特色农家乐……忽如一夜春风来,“最美村庄”雏形现。村民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热情高涨、信心倍增、干劲十足。

  精准扶贫“产业是关键”。“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由“输血”变“造血”, 由“撒胡椒面”到“精准滴灌”,不断强化“产业扶贫”力度与精度,使扶贫不但扶到了“点子上”“根子上”“心坎上”,因地制宜,按照自然环境与市场规律精准施策,开发“留得住”“可持续”“红利来”的支柱产业。十八洞村经过周密调研,开发了猕猴桃、野生蔬菜、养猪、养鱼、苗绣、旅游等支柱产业,不仅让每个贫困村民找准了致富的门道,有事做、有活干,更主要是通过辛勤劳动,既得到尊重,又兴业致富,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越干越想干、越干越会干、越干越有劲。而今,该村各个产业项目正显现出勃勃生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在外务工者回乡创业,劳动致富。

  精准扶贫“一个也不能少”。“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扶贫建功,你我同行”。举国上下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格局,凝聚力量、全面发力、精准发力。盘活一切可以盘活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形成“先富带后富”“全民奔小康”的强大合力。正如十八洞村一样,不仅要用好用活用足“政策”,更要主动对接市场、盘活资源、坚持精准、持续发力,把一个个贫困的“山头”攻下来,把一顶顶贫困的“帽子”摘下去,使精准扶贫的成效持续显现,树立一个个“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

  文/湘中飞舟

来源:红网

作者:湘中飞舟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9/23/443315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