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评:弘扬真善美须有一颗“纯真的心”

来源:红网 作者:林紫 编辑:司马清 2017-09-15 11:30:17
时刻新闻
—分享—

望城红十字志愿服务队队长戴婷(中间书写者)在湘西助学。

  在9月14日红网《“雷锋窝子”:党风促民风生动实践系列报道(二)——小镇姑娘》中,讲述了望城茶亭镇姑娘戴婷的故事。31岁的她,已经走过了8年艰辛公益路。从无到有,她拉起一支超过200人的志愿者队伍,她的脚步,奔走在贫苦之地。在她的带动下,一大批社会人士主动加入到志愿服务中,长期坚持、乐此不疲。几年时间里,以她为首的志愿者团队活跃在望城的街头巷尾、社区学校和田野乡村之间,仗义施仁、扶危济困,为许多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和关爱。

  通过报道,我们知道小镇姑娘戴婷“下定决心走上公益路”,源自她8年前志愿服务的经历。当时她是怀着“新鲜感”“好奇心”跟随志愿服务队,来到湘西麻阳县参与贫困儿童助学活动。当离开时,一位70多岁、家徒四壁的老人从地里抱出一个30斤重的大冬瓜,执意要送给她们,令她们感动得泪流满面。正是这份最纯真的感动,戴婷下定决心,并坚定了自己参与公益事业的步伐,希望从“爱的实践”中找寻自己要追求的人生价值。

  因为纯真,所以“最美”;因为“最美”,所以汇聚成爱心的洪流。不为名利,只因内心的真实情感,再加上多年的志愿服务,小镇姑娘戴婷用自己“爱的实践”,展现出“茶亭人的风貌”。最重要的是,她的公益志愿行动日益形成影响力与感召力,所依靠的就是胸怀大爱,通过自己的爱心行动,形成示范效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人,甚至是感染了接受过帮助的人参与。于是,从戴婷到戴婷们,从几个人到几百人,这些志同道合者也都是内心富有且愿真正希望奉献爱心的志愿者。虽然说公益志愿服务,不在于人数的多少,也不在于资助的数量大小,但回归公益的本真,激发爱心的力量,这是远比那些变了味的纯粹依靠物质或奖励的推动,更有感染力更有号召力。在这一方面,戴婷无疑为公益事业树立了一个可贵的榜样。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或许有很多的衡量指标,然而公益发展的水平,显然是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公益事业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出一个公民的美德品质,更展现出一个社会的道德风尚,进而成为一个衡量国家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有“雷锋窝子”之称的茶亭,正在成为一片道德的高地,各行各业不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活雷锋”,许多抱持一颗纯真之心的公益志愿者,书写人间的无疆大爱。正是因共同的理念、自愿的爱心、纯真的初心,让他们形成了一个弘扬真善美的“公益共同体”,正如茶亭的学校都有的一面吸引人的“雷锋墙”。

  大爱无疆,公益无界。向戴婷们致敬,更要向她们学习,怀揣一颗“纯真的心”,如此才能在快乐于“爱的实践”的同时,为社会更为有需要的人带来一份温暖,以自己的切实行动与纯真爱心,真正诠释公益的本真与核心要义。

  文/林紫

来源:红网

作者:林紫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9/15/442697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