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第五集《把纪律挺在前面》,披露了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街道办事处社会综合治理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朱勤新受贿的心路历程。每每观看这一集,对朱勤新从第一次收钱时内心纠结、不断做自我斗争到久而安心,最终迈出“组织的门槛”,迈入腐败的深渊的“自我毁灭”,都感慨颇深。
万事开头难,贪腐也不例外。纵观落马的“苍蝇”“老虎”,第一次收人小额“恩惠”的时候,无不是对组织纪律心存敬畏,在收与不收之间摇摆不定,一旦跨过最后一道防线,坚守不住从政的初衷和做人的原则,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朱勤新最后先后收受沈某以分红、借款等名义贿赂现金共计人民币60万元,惹来了“大麻烦”。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应在“不起眼”“不要紧”“不犯罪”的诱惑下坚定说“不”,切莫让“小恩惠”酿成了“大麻烦”。
不因“小恩惠”攻破思想防线。“收受烟酒不算腐败”,虽然这句话没有写在任何一份文件,但却是一些官员心照不宣的潜规则。借用职权之便,不得便宜不干活的“原则”,让“小恩惠”有机可趁。有些干部因恩惠小,不起眼,果断收入囊中;有些干部因定力差,不“慎独”,触碰“红线”,丢失底线,攻破防线,殊不知,正是这些“不以为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导致了“蝴蝶效应”。“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基层,这种现象尤为突出,群众为盖章签字跑断了腿,最后以一条烟、一条酒、一包特产轻轻松松把事儿给解决了,某些基层干部见了烟酒特产等“小恩惠”,“内心活动”极为丰富,阴差阳错之间,树立已久的思想防线竟一夜之间被攻破,令人猝不及防。倘若朱勤新能够在第一次伸手受贿时悬崖勒马,及时将纪律挺在前面,遏制住贪婪的欲望洪水,筑牢思想的防线,也不会尝得“苦酒”。
不因“小恩惠”吞噬法治信仰。腐败源于党员干部不断叠加一个又一个错误。烟酒特产收多了,思想防线没了,自然越来越“胆儿肥”“欲望多”“动作大”,对收受“小恩惠”已能泰然处之,开始将手伸得更长,水搅得更浑,“恩惠”收受得更多。北京“首虎”、原北京市委副书记吕锡文从相关企业第一次低价购买了一套住房之后,尝到了“甜头”,又购买第二套、第三套,依然是低价,最终将自己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近年来,全面依法治国日益向纵深发展,法治建设走向正轨,六集政论专题片《法治中国》的播出,给广大党员干部以精神震撼,进一步增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日益坚定了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广大党员干部更应以此为契机,以“落马高官”为警示,始终培育和保持对法治的崇高信仰。
不因“小恩惠”抹黑人生清白。“执政以廉为本,为官以勤为先”,廉政为民是吏治以来为大世所尊奉的为政准则。2017年3月,常德市原副市长卢武福因自己的贪欲之心,涉嫌犯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在湖南省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受审,“被最脏的钱毁了一生”,成为防腐拒变的反面教材。“水不流则腐,官不廉则败”,因贪欲一发不可收拾倒在金钱面前的官员数不胜数。曾经他们都有一本辛酸奋斗史,却因把握不住自己,堕落成腐败分子,断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这或许正印证了“人不可以将钱带进坟墓,钱却可以将人带进坟墓”。所以说,党员领导干部要“三省吾身”,处处慎思,事事笃行,防微杜渐。
陈毅元帅在《手莫伸》中谈到“四想”: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第四想到虽有功,岂无过失应渐怍。总之,党员领导干部在“小恩惠”面前要筑牢思想防线,坚定法治信仰,坚守人生清白,始终牢记“成由谦逊败由奢”,莫让“小恩惠”酿成了“大麻烦”。
文/彭媛
来源:红网
作者:彭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