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经脉之通流者也。”水乃万物之本源,孕育了人类及其文明。
然而,于水,因其兼有养育与毁灭之能,人类对其既爱又怕。左河水词《破阵子·河水》曰:“破坝排山易泻,穿崖倒壁难收。常展清幽通万物,偶作奔腾起壑沟。”
数千年以来,人类溯水而徙,伴水而居,依水而建,因水而兴。约九千多年前,环洞庭湖四水流域生活的先民们,已在长江流域以原始“稻作”为基础,形成了农耕文化的雏形,在这里生殖繁衍,开启了远古人类文明之旅程。并通过水滨祓禊、建庙祭祀等方式,祈祷水给人类带来安宁、丰收和幸福。
而另一方面,水对人类造成的损害,亦是最为惨痛而难以抚平的记忆。著名学者邓拓在《中国救荒史》中就曾这样谈到,中国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的“此三千数百余年间,几於无年无灾,从亦无年不荒;西欧学者,甚有称我国为‘饥荒之国度’者,诚非过言”。根据他的统计,公元前18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有记载的水灾1058起,旱灾1074起,约占全部灾害的40%以上,因而成为中国最为主要的自然灾害。
因此,对于这一灾害历朝历代都十分重视。《秦律十八种·田律》记载:在庄稼生长期要及时报告降雨量,即所谓“稼已生后而雨,亦辄言雨少多”。各朝也都设有专门的水官,如司空、都水监、水部郎中、河道总监等职。对于汛情奏报,设置有专门的汛报驿站,将汛报与战时兵报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分为羊报、马报、狗报和步报。
应对灾害有消极救济与积极预防两种。消极救济又有临灾治标、灾后补救两种。
临灾治标又分为赈济、调粟、养恤、除害等等。灾后补救包括安辑、放贷、节约等等。安辑是指安顿流民,蠲缓即缓赋,放贷用于复业,节约用以度困。
积极救济的主要内容是包括重农、仓储在内的“改良社会条件”和包括水利、林垦在内的“改良自然条件”。
司马迁曰:尧遭鸿水,黎人阻饥。禹勤沟洫,手足胼胝。言乘四载,动履四时。娶妻有日,过门不私。九土既理,玄圭锡兹。
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他以疏代堵、疏堵结合,历经十三年治理好黄河水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不仅是要治水,更强调了正确治水方法的重要性。
《史记》:“荆及衡阳维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甚中,沱、涔已道,云梦土为治。”早在夏朝,大禹就亲临荆湘治理水患,并制定了正确的方略。亦可见云梦水患在当时就引起了当局者的高度重视。
历史是可以抚摸的印痕,更是可以知兴替的明镜。
6月22日以来,新一轮强降雨袭湘。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大于天,唯有严阵以待。23日深夜,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到省防指召开防汛抗灾工作视频会,紧急部署当前防汛抗灾工作。杜家毫强调要紧急动员、严阵以待,切实做好防汛抗灾各项工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的坚守和付出,换来人民群众的安宁和安全。
汛情就是命令,湖南全省上下戮力一心,全面吹响了迎战洪灾的集结号!
抗洪救灾旨在抵御洪水和灾后救助。当然,以防灾为先,救助乃被动之举,防好了,又何来救可言。
自然,抗洪救灾仅凭一腔热情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毛主席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目前,对于抗洪抢险,我们的一些基层干部的确存在很大的能力提升空间。纵观近几年来一些溃垸,就是现场指挥的干部连基本的知识都没有,更谈不上经验。诸如黄沙高压或过滤、砌小围抬高水势、排桩护坡或堵坝等基本知识匮乏,导致溃垸,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
窃以为,要打好目前这场抗洪救灾大战,首要之事是阵前培训干部,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后续之事,就是在选拔乡镇干部时,应该适当增选一些有实际工作能力、有上进心的村级干部。既有利于农村工作实际需要,也有利于拓展其上升空间、提高村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长江水患,自古以来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治理水患的长期实践过程中,人们创造和总结了许多科学治水的方法和经验,如“一石水而六斗泥”“束水治沙”等。
作为当代精英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年青的基层干部,更应学习前人的成功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
不仅有心,更兼有能,治荆湘水患,予大湖之南以平安!
文/刘懿波
【“品读”专栏2017年第40期(总第94期)】
来源:红网
作者:刘懿波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