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十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湖南展馆的长沙釉灯、侗锦水纹系列手袋、“变脸时代”傩面具和印章文创产品、“涂画”——滩头年画填色游戏等非遗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
这些文创产品的创作者们,在挖掘民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上,将其与现代科技进行结合,融入现代元素,注入时代精神,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碰撞出穿越之美。
近年来,湖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特别注重“活”的保护。将非遗生产性保护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对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予以专项资金支持;建立了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举办了首届湖南文创设计大赛;搭建了非遗产品展销平台,湖南将非遗产品推上各类展销会、博览会,让非遗精品“走出国门”“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此次非遗文创产品鹏城亮相之前,2013年举办了湘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周,2014年举办了上海“湖湘家传——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活动”,2014年底湖南文化走进泰国……
活鱼还要水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民间,也应该以鲜活的状态存在于民间社会。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也只有通过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才能真正延续下去。而创意,正是非遗通往现代社会的桥梁。
创意点亮非遗传承,首先要实现创意化生产。在保留“非遗”的核心技艺和工艺的前提下,通过创意设计,对其进行提炼、打磨、美化、提高,使“非遗”产品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更具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也使非遗技艺在现代社会找到新的存活空间。
创意点亮非遗传承,其次要推进创意化营销。以现代的经营理念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把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最大化。比如“湖湘家传——湖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销活动”中,通过静态艺术展和动态表演展相结合、电视直播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线下体验与线上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对湘绣等近3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进行了创意展示,活动期间实现总销售额近1400万元,其中省外订单占7成。
创意点亮非遗传承,还要注重创意化保护。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以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为主要传承方式,因此,其传播力、影响力受到较大的限制。随着数字化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文字、照片、录像等各类载体对非遗项目的核心内容进行记录,进行数字化保存、管理、交换和利用,可以极大地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也为非遗的创意化传播打下了基础。
如果说,保护非遗,是在解决“我们从哪里来,是怎样来的”的问题;那么,非遗的“活”性保护,解决的则是“我们的来处与去处如何联系”的问题。文化自成一脉,我们对于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感,始终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但要唤醒这份隔着长久历史的情感,还需要以创意为催化剂,弥补“代沟”,唤起共鸣。
文/听雨
来源:红网
作者:听雨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