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庚香: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五大战略

来源:红网 作者:李庚香 编辑:许敏 2017-04-24 15:07:15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等社会生命体的灵魂与血脉,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价值引导、思想气质、精神风貌、意志品质和形象魅力,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发展的创造力、适应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决胜力。“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体现出全球性视野、战略性布局和外向性思考,对于我们解决“挨骂”问题、提升国际话语权具有“吹糠见米”“拨云见日”之效。因此,在文化建设的方向和路径选择上,我们需要抓住“文化软实力”这个“牛鼻子”,建设“文化软实力学”,不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然而,必须承认,在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重大战略上,我们的文化准备和理论准备还是不够的。在21世纪第2个十年的今天,中国早已摆脱了因落后、落伍而被奴役的命运,中华民族早已获得了精神上的自主自立。然而,文化自信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人认为西方是富裕之邦,也“必是真理之地”;还有一些人不自觉地用西方标准来看待中国问题。在“西强我弱”的世界格局中我们还处于被动和防御的位置上,还存在思维的惰性和认识的滞后,缺乏积极建构的意图,缺乏整体对外文化发展战略。因此,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解决“挨骂”问题,必须成为我们的重大文化发展战略。

  积极凸显价值主导战略

  提高文化软实力,首要的问题是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主导,充分展示文化魅力,不断增强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西方文化源于宗教文化,而中国文化则以人文精神为主干。中华文化在21世纪要想对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关键仍然在于能够为人类社会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社会发展模式。

  在西强我弱的现实语境下,如果说,我们在军事上和经济上走的是一种“迂回”战略,那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与西方的价值观之争中,我们能否采取“正面强攻”的战略,通过平等的价值观博弈实现对我们的价值观认同,采用刚柔相济、攻守平衡的战略策略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增强文化多样性、丰富性的关系,突出中国文化丰富、多样、博大、包容等特点,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中外关系,即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世界眼光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尊重世界各国人民,无论国家大小、强弱、贫富,都要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取长补短、友好合作,注重文化的世界性或全人类性,以利于不同文化的沟通和共鸣;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古今关系,即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推进文化创新的关系,增强我们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努力弘扬时代精神、推进文化创新,发挥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贡献。总之,要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要以理服人,以德服人,以文服人,不断增强世界各国和人民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战略

  文化体制改革战略,旨在打造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体制基础。当前,我们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也要把握好三个维度,把“文化例外”的政策内化在文化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一是意识形态的维度,二是市场的维度,三是文化软实力的维度。这三个维度对文化体制改革的侧重要求是不同的,意识形态维度强调的是“文化例外”,市场的维度强调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和市场的文化需求,而文化软实力的维度强调的则是参与国际竞争。

  重视文化软实力的维度,就要求我们继续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的要求,同时按照“决策、执行、评价监督三分离”的原则,设置一种有利于资源开放性配置、社会化大系统循环乃至全球文化系统循环的现代管理体制机制,变“两分法”为“三分法”,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之间再分类,使政府、社会、市场分别成为三类文化的主导力量,这将成为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战略性突破口。

  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战略

  在实施文化品牌战略过程中,要注重三性:个性、人性和兼容性。要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打造国内外受众能够自愿接受的独具魅力、雅俗共赏的文化品牌。首先,要重视塑造文化品牌个性。文化品牌个性实际代表文化的差异性和优异性,鲜明的个性更容易使文化品牌在受众心中引起感情共鸣,通过“与众不同”展示经久不衰的魅力,给受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其次,要重视塑造人性化的品牌文化。即重视顾客的不同需要,以顾客多样化的实际需要为导向,强化创造品牌的人性化意识,增强品牌的人性化含量。再次,重视塑造兼容性的品牌文化。由于文化渗透着意识形态属性,要形成国际影响和交流,还必须具有艺术的超越性,能够跨越区域、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最大限度地创造和揭示人类共同的美和善,注重运用“包含感情的,体现着人们对更加高级和更加完满的精神自由追求的感性符号”,塑造与不同文化、亚文化相兼容的文化品牌,以满足不同社会形态或文化背景中特定人群的心理预期,实现与国际公众有效的心理沟通。

  着力推进形象由“他塑”变“自塑”战略

  应当承认,与我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相比,我们的文化软实力还不够强,我们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还不够大,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塑”而非“自塑”,“挨骂”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国内文化发展上的“落差”、国际文化贸易上的“逆差”、国际文化形象上的“反差”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变“他塑”为“自塑”,要能够自己说清楚中华民族“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一根本问题,要展示中华文化独特的魅力,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展示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展示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做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展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总之,要以文化形象彰显良好的国民形象和国家形象。

  增强“合力”战略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战略实施主体上,政府与市场、社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政府的作用往往是刚性的、直接的,而市场、社会力量的作用一般是间接的、柔性的。美国的文化软实力之所以强大,一方面来源于政府推动,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美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社会组织和文化企业,具有强大的社会能量。因此,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上,我们既要重视“看得见的手”,又要重视“看不见的手”,既要重视政府的作用,又要重视市场和社会的力量。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形成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合力”。

  过去我们在文化建设上面临的主要是“中国化”问题,今天我们面临的则是“世界化”的问题。如果说过去我们更多地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化)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今后我们应开始研究中华文化世界化,即中华文化怎样成为世界主流文化。因此,我们从今天开始就要研究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策略问题。在国际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博弈中,巧用文化软实力策略,就可以用文化的方式占据道德价值、政治价值、精神价值的制高点,获致“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因此,我们今天强调“引进来”,更要强调“走出去”。我们“走出去”,不是搞文化扩张和文化霸权,而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国理念、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传播出去,把中国人民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问题的主张传播出去,不断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为世界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智慧,为人类对更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充分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实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软实力的提升助推中国这一全球大国的成长。

  (作者简介:李庚香,男,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河南省政协常委,研究员。文章节选自《树立文化自信,打造“文化软实力学”》。)

来源:红网

作者:李庚香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4/24/427497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