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其发布不仅标志着长江经济带建设进入加速期,对湖南“十三五”时期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将产生深远影响。
《纲要》为湖南更好实施“一带一部”战略提供多重机遇
产业转型升级机遇。产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目标,《纲要》提出了产业整合、融合、转移、创新集聚等一系列发展思路和举措,与湖南“一带一部”战略提出的产业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高度契合,湖南能够从国家政策、区域合作中争取到更多更大的发展动能,极大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生态文明发展机遇。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方针,是我国推动区域发展战略理念的重大进步。这对湖南更好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既是明确要求,也是发展机遇,必将有力地带动湖南生态文明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纲要》明确提出,要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这为湖南带来两方面重大利好。一方面,有利于湖南在夯实“一带一部”新定位的进程中,加快补齐水运“短板”。湖南水运发展潜力巨大,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达,航道里程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9.6%,居全国第三位。岳阳港和长沙港被交通运输部列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但目前水运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短板”较多,制约水运潜能的发挥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纲要》要求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形成与长江干线有机衔接的支线网络,湖南水运有望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健全湖南综合交通体系。湖南居“一带一部”战略要地,是我国长江以南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在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发展格局中,主要属于“一轴”及“南翼”所涵盖的区域,“一轴”及“南翼”交通体系建设,将进一步带动湖南交通总体网络的完善,提升湖南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地位。
新型城镇化发展机遇。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湖南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纲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这个目标,提出了优化城镇化空间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新型城市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等重点内容。近年湖南新型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但相比沿海差距仍然较大,特别是在城镇体系建设、人口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方面任重道远。《纲要》使湖南新型城镇化方向更明晰、重点更突出,有望得到更多政策支持。
大开放大合作机遇。《纲要》提出要着力构建长江经济带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市场体系建设。这些思路和举措,将为湖南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实现开放发展开创新舞台。近年来,湖南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均居中部前列,但进出口仍是发展短板。因此,湖南必须紧紧抓住新的开放机遇,立足“一带一部”新定位,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开放格局。
湖南“一带一部”战略布局与长江经济带战略布局的有机衔接
湖南在“一带一部”发展战略中提出了打造“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空间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布局与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战略布局,总体上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湖南全省均属长江经济带区域。其中,长株潭核心增长极、岳阳增长极属于长江经济带“一轴”范畴,亦属长江中游城市群范畴;省内其他地区多归属长江经济带“两翼”及“多点”范畴。因此,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可算是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战略布局在湖南的具体化和细化。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着眼于全省区域共同发展,着眼于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加强与国内重要经济区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力图为湖南经济开创一个深谋远虑的大棋局。
从湖南“一核三极四带多点”战略布局出发,湖南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应是“有效对接,有机融汇”。当前,湖南尤其要认真贯彻《纲要》,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大潮;充分发挥好“一带一部”综合优势,进一步深化与沿海、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始终把握湖南自身优势,找准与各大经济区合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多渠道引进、聚集国内外优势资源要素,使各方资源在地处“一带一部”的湖南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成为湖南产业体系有机组成部分。
借力长江助推“一带一部”战略
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引导。一是抓紧制定湖南实施《纲要》的意见和行动计划,使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既有长远战略,也能一步一步落实为投资项目和产业发展。二是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对接,结合湖南实际和需求,在长江经济带的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重大产业布局、城镇化格局、对外开放、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协调机制、改革创新、利益协调等方面提出湖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积极谋划项目进笼子,充分利用国家的政策、资金优势,推动湖南更好实施“一带一部”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一是建立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建立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明确各地区环境容量,制定负面清单,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问责制度。确立底线、红线思维,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二是加强与长江沿线省市环境污染的联防联控。积极参与长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坚持治污先行、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并治,推进上下游共治、干支流合治。加快“一湖四水”流域污染治理。三是积极参与长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积极开展生态补偿示范区建设,争取纵向、横向生态补偿。
依托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通航能力,加强“一湖四水”航道疏浚,破除水路“梗阻”,建设智能服务和安全保障系统。强化城陵矶港、霞凝港、常德港等港口升级、分工协作,实现港口与铁路、公路运输衔接互通。按照“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要求,积极发挥长沙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作用,有序发展岳阳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促进湖南成为长江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发展联程联运,鼓励发展铁水、公水、空铁等多式联运,增加集装箱和大宗散货铁水联运比重,提高公水、空铁联运效率,提升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为长江经济带打造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提供支撑。
立足“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创湖南开放经济新优势。借鉴复制上海自贸区先进经验,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新模式,继续争取使长株潭成为内陆开放的试验田。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共建航运、加工贸易和金融合作链条。积极发挥“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加快推进内贸一体化和贸易便利化,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大通关”建设。积极发挥中欧班列作用,拓展与东亚、中亚、西亚以及欧洲对外合作交流的深度与广度,继续做好向东、向西开发,把湖南打造为内陆开放新高地。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沿江现代产业新体系。一是重视发挥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引领示范作用,提升湖南自主创新能力。围绕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现代种业、生态农业、人口健康、环境保护、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四链融合”,推动核心技术与关键瓶颈突破。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现有的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基础平台的建设,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条件保障。积极探索与国家、长江沿线省市建立联合创新平台,建立创新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技术转化、风险投资、公共服务、信息情报、人才引进等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四是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方式。加强与上下游产业的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转移合作模式,积极吸引上海、江苏、浙江到湖南共建产业园区,发展“飞地经济”。
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动流域经济,形成港口城市为点、沿江产业带为轴、流域经济区为面的“点—轴—面”空间发展模式。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为载体,积极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以沿江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形成区域联动、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突出长株潭城市群和岳阳长江门户的发展,鼓励长沙发挥更大作用、争取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强化岳阳长江门户的独特作用,提升通江达海的能力。强化城市群交通网络建设,形成半小时、一小时、两小时经济圈,以点带面缩小区域内的差距。加强新型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优化湖南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市发展与人文、山水相融合。
(作者系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新湘评论》2017年第07期。)
来源:《新湘时评》
作者:唐宇文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