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又扶心 百姓更舒心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林旻煜 2016-12-16 22:42:40
时刻新闻
—分享—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实施脱贫攻坚的第一年。为了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一年来,各地都把精准扶贫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脱贫攻坚取得了很多显著成绩。近期,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记者就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没有人愿意躺在穷堆里,全面小康也必须解决贫困问题。另一方面,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解决贫困问题必须从内因入手。杜家毫强调“将来扶贫还有一个扶心的问题,就真正能够让他们生活的舒心”,既点出了精准扶贫的真谛,也为湖南打赢脱贫攻坚硬仗指明了道路。

  心中无志,再扶也是无根之木。扶心,就是在物质上帮扶的同时,也要从精神上和思想上帮贫困户树立坚决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毕竟一时的贫困不可怕,但观念的落后不仅会导致贫穷更将导致贫穷落地生根。只有帮助贫困户树立坚决脱贫的志气,其才会积极学知识、学技术、学经验,想方设法寻找致富路,最终摘掉贫帽脱掉穷根。

  扶贫扶心,致富有力。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思想。在精准扶贫征程中,十八洞村立足长远,找准合适产业,激发发展潜力,逐渐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以“团结一心、克服困难、自力更生、建设家园”为核心内容的“十八洞精神”,就凸显了扶贫先扶心的现实重要性。

  思路对头,方法对路,动力十足。“资金跟着贫苦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市场走”,按照这一产业扶贫模式,截至2016年底湖南投入财政资金17.5亿元,整合各类资金56.2亿元,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229个,帮扶162多万贫困人口增收。事实上,这种模式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因素也就在于扶贫又扶心。

  心不通,则万事不通。扶贫要精准,首先必扶心。对于贫困户来说,不能再怀着“我是穷人我怕谁”的心态,被国家好政策养得“浑身不舒服”,失去了勤劳脱贫的勇气。对于扶贫者而言,更应变“输血”为“造血”,真正走进贫困者家中,了解他们致贫原因,了解贫困家庭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让其从思想上真正想去脱贫。

  脱贫攻坚,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更是已经成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筑梦潇湘,党员干部就必须强化行动自觉,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既扶贫又扶心,用志气消除思想上贫困,以方略消除物质上贫困,让7300万湖湘民众越来越舒心。

  文/雪花飘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2/16/416615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