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李伟智:梅山文化与华夏文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伟智 编辑:易木 2016-11-30 16:40:00
时刻新闻
—分享—

桑梓镇谢家坛傩戏《土地》。

新化民间的上梅山傩戏

  “梅山文化”是灿烂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梅山先民遗址的相关材料证明,它为原生性土著文化。基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梅山文化”以农耕文化为源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融合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特点——无畏、忠诚、开放。

  从地域上来说,“梅山文化”大体分为娄底、益阳和邵阳三块,主要以新化、涟源、安化、新邵的上、中、下梅山为主,这是梅山文化的主体。明清之际,梅山的三系文化相互融会贯通,梅山文化才真正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精神,并区别于中原文化。形成后的梅山文化在政治、哲学、学术、艺术、经济、工艺和生活各方面全面发展,至晚清达到了高峰时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及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国内各地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条件。本世纪初,大梅山地区进入新文化时期,全域旅游与梅山风格的土著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梅山文化的现代形态。

  梅山文化的构成元素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梅山文化博大精深。要而言之,它有三大主要来源,构成三个组成部分:首先,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上梅山、中梅山、下梅山,是蚩尤故里,是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地处亚热带的雪峰山脉,群山起伏,生活在这里的瑶族先民,从早期的刀耕火种到稻作文明,都有着内陆文明的保守本色。其次,是南迁的中原文化。大宋以后,梅山统一于中华,修灵渠、开运河,梅山与中原的交流日益密切;先是屯军贬官,更有几次战乱的大量移民,强势而先进的华夏文明有如“韩潮苏海”,席卷湖湘,进而构成梅山文化的主体。第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宝庆码头作为梅山(湖湘)始发地惟一通商大港,一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东西方的商业、科技、政治文化等,都从宝庆登陆引进。外来文化给梅山文化注入了新活力。

  在历史上,梅山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梅山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其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梅山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梅山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有人说“梅山蛮没有文化”,在于他们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梅山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自己的优秀基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良的特质,比如务实世俗、重文崇武、保护生态等,进而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评价标准。

  梅山文化的基本内涵

  以原始狩猎神张五郎崇拜为基本内容的一种非常古远的原始文化,它蕴藏了人类童年时期的许多思维特征和文化信息,其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人类从山林走向平原,从原始狩猎文明向农耕稻作文明转化的全过程。梅山文化的这一特质,将确立它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人类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大梅山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曾国藩、陈天华、成仿吾、毛泽东等这些灿烂的群星身上,在某种程度上闪现着梅山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一些梅山文化的特异风格。

  梅山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获得了相应的缤纷表现。梅山学术思想,吸取由中原相继传入的儒、法、道、佛各家思想并进行创新,孕育出不同风格的思想流派。这里既有雅文化——如娄底书画,又有市井文化;同时,还要顾及独具特色的民俗所体现出的文化,如“梅山武术”等等。还有梅山民俗与梅山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梅山文化中的艺术部分,也颇具特色,如傩戏、山歌等,它们扎根梅山,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

  梅山文化的基本构成

  梅山文化是一种农耕形态的文化,有着浓烈的怀旧色彩;并与湖湘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1世纪中叶以后的梅山文化,与湖湘文化相互促进,双向互动。并有了“走出去、请进来”的中西交流,非常值得学术界重视。

  到了近代,受多种文化思潮的影响,以“梅山文化”为主导的“湖湘文化”成为了中国政治、思想、文化发展的先导。从王船山、曾国藩、邓显鹤直到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梅山文化都发挥着它的思想价值。这段时期,梅山文化的精神实质,即为革命、奋斗、血性。

  大梅山作为华中最大的农耕区域,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成为了华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构成最突出的体现在文化纽带上。从“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这是历史的进步。但对于分布全球的梅山儿女来说,“落地生根”不等于文化认同。事实上,他们的文化仍然保持着民族性与区域性,梅山文化仍然是他们的母体文化,是他们的根。这也是研究梅山文化的根本出发点。

  娄底,作为现阶段梅山文化的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距今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开始,一直绵延不断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历史遗址、建筑、民俗、园林、宗教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坚守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农耕意识,都反映出梅山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地方特色。要建设梅山文化,就是要研究和找到它的内核,如此才能丰富和发展梅山文化。

  (本文作者李伟智系湖南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发展课题组副组长、研究员,湖南省会议展览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伟智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1/30/415106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