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城淮:出版《中国上古神话》的苦乐酸甜

来源:红网 作者:刘城淮 编辑:许敏 2016-11-04 17:21:33
时刻新闻
—分享—

  【导读】孟子有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在本期“湖湘名家”中,“湖南荣誉优秀社科专家”、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云南社科院特聘研究员刘城淮先生讲述自己心血之作《中国上古神话》从孕育、到历经挫折、到最终成型,这一“苦心志”“牢筋骨”的过程。面对历史脉搏的跳动,面对文化变革的洗礼,刘城淮以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温润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湖湘名家|传承敢为人先的湖南社科精神

  1956年,我升入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讲授主课的老师,都是在学术上卓有成就的学者。我敬仰他们,羡慕他们,决心像他们一样醉心学术,潜心研究。

  恰好朱家玉老师讲授《民间文学概论》,其中的神话深深地吸引了我。似乎我的基因里具有一定的浪漫特质,与神话一拍即合。我便将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了。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其实,只有爱上一行,才能干好一行。深爱从事的工作,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我对神话也就一往情深地热爱起来。

(1956年北京大学中文系。)

  起点  从书海中一点一滴搜集资料

  研究神话,首先要取得丰富的资料,愈多愈好。而我国的神话著作很少,保存在古籍中的神话零零碎碎。怎么办?我就博览群书,从书海中一点一滴地搜集资料。庆幸的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非常丰富,我一种一种地借阅,从卜辞到清代各方面的著作,发现一点即摘抄在卡片上。当时还得到了游国恩教授的指点——他拟编纂一部《楚辞长编》,召集我们几位古典文学爱好者,在助教褚杰斌先生的指挥下,将八百多种有关楚辞著作中的种种说法,分别摘抄在一起,一字不落。他得知我在收集神话资料,叮嘱我仿之。

  神话与其他文学作品有所不同,是古人的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涉足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地理学、海洋学、地震学、历史学、民俗学、伦理学、宗教学、思维学、心理学、逻辑学、系统学、美学、哲学等53门学科。这需要研究者博学广闻,促使我尽可能地朝这方面努力。

  进步  在中央报纸发表首篇“论文”

  1959年大学里兴起了大搞科研与大批判的热潮。同学们纷纷组织起来著书立说,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当时,我已积累了不少神话资料,有了若干想法,便用笔名“干将”写了篇《批判〈中国古代神话〉》,发表在《光明日报》的“文学遗产”上,指出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的缺陷。这是我的首篇“论文”,也是中文系同学发表在中央报纸上的首篇“论文”,我当时挺骄傲。袁先生认为我的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在《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上发表了《关于〈中国古代神话批判〉答干将先生》。这使我反省到自己的一些观点的确不妥。以后,我时不时地向袁先生写信请教,作了他的门外桃李,但一直不敢告诉他的是:干将就是我!1981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召开代表会,我与袁先生初次见面,才向他说明我就是干将,请他原谅。他听后,惊讶了一下,随即笑道:“不要紧!你那时是年轻的娃子(四川话),过点火、片面一点是难免的,没有关系。”他的阔大胸怀令我不胜感佩,从此我们成了忘年交,经常探讨问题,互赠著作。他还在养病期间撰写了长篇评论《科学的探讨 系统的研究——评刘城淮的〈中国上古神话通论〉》,发表在《民间文学论坛》上,肯定它“是至今所见用科学态度全面研究中国神话的仅有之作”,“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巨著”,“突破了旧时论述神话的框框”,其奖掖后学之情,溢于言表。

  1960年开始写毕业论文。系领导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长处,写出具有自己的特点与新颖观点的论文来。我以《汉族神话通论》为题,在导师吴组湘先生指导下构建了一个神话体系,字数达30万,是当时历届北大毕业生最长的论文。我不免飘飘然,吴先生见之,谆谆教导:不要自满,论文还很幼稚,以后要进一步加工。我幡然醒悟,谨记之。

(1981年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代表大会与学术研讨会与袁珂教授合影。)

  转折  历史的变化击碎了美梦

  毕业后,在长沙师专与教师进修学院教学之余,我继续广读各方面著作,博采资料。1961—1963年,由于“七分人祸,三分天灾”,全国过着“苦日子”,我尽管处于吃不饱的状态,仍然天天工作到午夜。1964年全国恢复发展,生活好转,更有精力工作了。到1965年,我摘抄在卡片上的资料多达五百万字。在此基础上,我将《汉族神话通论》扩展为四十万字的《中国神话通论》,所构建的体系更庞大,力求更完善。我将它寄给天津百花出版社,准备出版。

  1966年突然出现的历史变故,粉碎了我的美梦。知识分子被贬成资产阶级的“臭老九”。研究人员无法科研,不少人看不到光明前景,灰心丧气,学习林黛玉“焚稿断痴情”,毁掉已写好的文稿,卖光用节衣缩食的钱购买的书籍。我呢,由于学校解散,先下放农村,后调到资兴矿务局,也丧失了科研的条件;不过,我认定将来还是会需要科研的,因而冒着背上“隐藏四旧”的罪名致遭批判的危险,一本书也不卖,一张卡片也不丢,书稿更视为珍宝,坚定地将它们收在两口旧木箱里,随身带着。

  成果  近30年的研究心血终于出版

  1976年以后,知识分子与亿万人民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科研工作的春天来临了。不过,我所在单位是中学,担负着培养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任务,没有多少时间重入神话领域。但人逢喜事精神爽,我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尽,愉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与其他同志一道,帮助六十多名教师获得了专科证书,将普通中学办成了重点中学,向高等学校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新生。1986年,我调到湖南教育学院,又有了机会研究神话了。当时我年届五十,深感时间不足,在开两门课之余,全身心投入研究当中,每天工作到深夜,节假日很少休息。但不幸降临了,从1985年起,我的胃溃疡愈来愈严重,经常痛得我寝食难安,有时上课也痛,我便按着腹部继续讲。同学们劝我休息,我不忍耽误他们的学习,硬撑着。课余,我将《中国神话通论》修改成60万字的《中国上古神话》,侧重于整理、探究每个神话的来世今生,1988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向海内外发行。

  从1959年开始的神话研究梦,终于实现。近三十年的研究心血终于没有白费,这其中的苦乐酸甜,还真只有自己能够体会!

  [本期专家简介]

刘城淮(1931—),湖南桂阳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出版专著《中国上古神话》(获湖南首届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中国上古神话通论》(获云南优秀图书奖)、《探骊得珠——先秦寓言通论》(获中国寓言学会优秀著作奖)等。荣获“湖南荣誉优秀社科专家”“湖南高校优秀党员”、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每一个有成就的学术大家,身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奋斗史。为传承敢为人先的湖南社科精神,追寻他们跌宕起伏人生中的闪闪亮光,由湖南省社科联、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特约供稿,红网论道湖南频道“湖湘名家”栏目精心编辑,每周五将陆续推出湖南省社科专家们鲜为人知的精彩故事,以此照亮后辈学者的前进之路。本期为2016年第1期

来源:红网

作者:刘城淮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1/04/41258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