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我国第三个全国扶贫日,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以及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许达哲在《湖南日报》发文称,全省脱贫攻坚进展顺利、来势较好,我们要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责任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咬定目标,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回顾过去,我们满怀信心。作为扶贫大省的湖南,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三年来累计减贫361万人,贫困人口总量降到44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到7. 84%。表彰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示范村和先进人物,就在于推广可以被复制的扶贫经验,凝聚可以被激励的奋斗精神,营造可以被感染的奉献氛围。脱贫攻坚的成绩是喜人的,但不容忽视的是,眼下的形势依然严峻。从贫困地区现状来看,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难度加大,“失业返贫”“因病返贫”等现象仍然突出。从工作实际来看,一些干部囿于思路闭塞、方法老套,缺乏在调研中看到新情况、思考新问题,找到新方法的能力,导致当地脱贫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应该明确,目前湖南的脱贫攻坚已经到了闯关夺隘的攻坚阶段,虽说我们现今所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所遭遇的难题前所未见,但我们不必大惊小怪,应以更顽强的斗志、更坚强的决心、更精准的举措去奋力推进脱贫工作。
有决心更要有耐心。脱贫攻坚注定是一场硬仗,消除贫穷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诚如杜家毫书记所言,“县这一级是干事创业的好舞台,有干不完的事。”因为“有干不完的事”,所以就得耐心慢慢干。而身处一线,直接担任攻下贫困的“山头”任务的51个贫困县(市、区)党政正职肩负着脱贫攻坚这“最大的政治”。事实上,正是在“一线指挥官”们的带领下,湖南各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才走出了一条条富有地域特色的脱贫新路子,试验出了一个个被实践证明的脱贫好方法。在这脱贫攻坚的关键节点上,“群众不脱贫,我们不离岗”又是他们给贫困群众亮出的庄严承诺。这种“叩石恳壤,挖山不止”“脱贫之功必在我”的精神正彰显着一种难能可贵的耐心,这是我们做好脱贫工作所应该大力提倡的。
有耐心更要有齐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既不只是贫困县正职们个人的责任,也不是贫困县干部群众们一方面的单打独斗。脱贫攻坚不仅事关区域改革发展,更事关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贫困地区,人才缺乏,资源有限,仅靠自身努力,也不足以完成脱贫攻坚的预期任务。必须形成一种全社会共同发力的良好氛围,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积极力量,齐心协力,才能打一场实实在在的脱贫攻坚战。
茫茫九脉流中国,纵横当有凌云笔。贫穷不是摆脱不了的宿命。秉持着信心、决心、耐心和齐心这“四心”,确保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7300万三湘儿女的光辉使命和重大责任。湖南广大干部群众要拿出“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扎扎实实将脱贫攻坚预期目标任务完成好,从而以优异的成绩续写湖湘改革发展的壮丽篇章。
文/巴敏汉
来源:红网
作者:巴敏汉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