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要求,发挥好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关键之举在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全省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与降本增效,切实改变省会交通长期囿于东南一隅、物流散于西北一线的相互脱节的“逆堵现象”,建成长沙交通物流“内循环”畅通并与全省全国“外循环”紧密衔接融合的集疏运体系,使之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最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中心。
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最大交通物流枢纽中心的主要依据
实施“一带一部”战略的应有之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来湘考察时提出的要求,发挥湖南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即为“一带一部”战略的基本内涵。区位优势说到底就是交通物流优势。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长沙作为全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核心区位优势地区,只有紧紧把握好全国交通物流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尽快建成中部地区最大最便捷的交通物流枢纽中心,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好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实现加快崛起和富民强省的战略意图。
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和10月,相继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11月来湘考察时又明确希望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由此可见,“一带一部”战略是由呼应“一带一路”全球战略而来,二者一脉相承、相得益彰。因此,扎扎实实推进“一带一部”战略,当为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最重要的战略思想。长沙作为湖南7300万人口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湖南省唯一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城市,只有推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并率先建成全国集疏运枢纽中心,并通过其节点城市枢纽中心的快速传导作用,顺势而为连接岳阳以对接长江经济带,才能辐射带动全省与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全面对接,抢占“五位一体”推进和“四个全面”布局新的战略制高点,更快更好地发挥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实现由“沿海的内地”到“内地的前沿”跨越式发展。
推进全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与完善枢纽建设的必要选择。根据《方案》打通衔接一体的全链条交通物流体系、完善枢纽集疏运系统大平台、创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要求,长沙地处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最核心的部位,也是全国高铁网和高速公路网最集中最便捷的交会口,毫无疑问当为构建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中心的最佳选择。2008年发生的冰雪灾害表明,湖南通则天下通,湖南不通畅则天下不通畅,因此专家们称湖南为“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同样,由中部地区部分城市今年的严重内涝灾害,亦可见长沙地处全国交通物流要冲,地理位置适中适宜,地势地质条件良好。因而只有把长沙打造成中部地区集疏运综合交通物流最大最便捷的枢纽中心,才能真正发挥好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更好实现全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预期。
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最大交通物流枢纽中心的重要意义
对发展新业态新经济具有先导和基础性作用与意义。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希望湖南发挥好“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显然,这是新常态下对湖南经济发展战略的新定位、新希望和新要求,对当前构建全国交通物流新体系以实现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亦具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的重要启迪意义。实践表明:要得富,先修路;要得强,物流畅。由之,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最大最便捷的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发挥好长沙地处“一带一部”核心区位优势,对全省抓住产业梯度转移和国家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大机遇,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具有极其重要的关键性战略意义,完全能够起到培植发展壮大新企业新业态新经济,一业兴、百业旺的先导和基础性的牵引与助推作用。
对完善长沙交通物流规划与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促进作用。由于历史沿革与观念等方面的束缚,一直以来长沙的规划赶不上发展,在这方面常常陷入被动。尤其是由于城市规划一直处于变动状态中,省会交通枢纽中心规划不能一次性到位,结果造成交通建设长期囿于东南一隅,以致出现“内循环”不畅的逆堵现象并与全省全国交通物流“外循环”脱节,相应带来湖南省物流布局分散、市场与企业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和效率效益低即“散、小、低”等问题。为此,长沙市委市政府于2014年报请国务院批准,由原来四百万人口规模一次性扩规到2020年建成千万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大都市。如能进一步把握好这次国家全面部署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机遇,乘势而上将长沙建成中部地区最大最便捷的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并顺势而为打通长沙东南和西北大区位、大交通、大物流的对接,形成大长沙铁、公、水、空、管功能配套完善的“内循环”体系并与全省全国“外循环”紧密衔接起来,同时带动整个交通、物流及相关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新业态新经济的大发展大繁荣,既可畅通便利天下亦可造福三湘大地。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本增效具有杠杆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交通物流综合效率效益不高,一直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瓶颈。据统计,2015年全国物流成本占到GDP的1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而湖南地处中部地区,按说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之利,但物流成本反而高出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比周边粤、鄂、赣等省份平均高出近2个百分点。实践表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和便利民众,从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最基本的需求面上改善供给,才能实现结构转型升级和降本增效的目标。就此而言,长沙作为湖南“一带一部”核心区位优势地区和“全国经济地理中心”,同时又是全国高铁和高速公路等现代交通最集中最便捷的交会口,毫无疑问应为建设全国集疏运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中心的最佳选择。换言之,唯有从“一带一路”国家规划的湖南重要节点城市的核心部位上,将长沙建成中部地区集疏运综合交通物流最大最便捷的枢纽中心,通过优化交通枢纽与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完善全省全国综合交通物流枢纽系统,才能真正发挥好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更快更好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全省全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降本增效的目标。
把长沙建成中部地区最大交通物流枢纽中心的关键举措
加紧修订完善和提升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相关规划。依照《方案》有关基础设施一张网、运营管理一体化、业务流程一单制、标准规范一根绳、市场监管一道令,即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五个一”的要求,着力创新和完善交通物流规划,打通全链条、构建大平台、创建新模式,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交通、物流与互联网三者融合的交通物流体系,把长沙打造为“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交通物流枢纽中心。当务之急是要在近些年来现代交通建设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础上,基于新常态下交通物流融合发展的新要求,立足于切实解决好长沙交通和物流不相衔接,中心城市节点和枢纽交通构不成体系,交通囿于东南一隅而物流散于西北一线的格局,形成全市交通物流枢纽“内循环”畅通的集疏运现代化信息化体系。
着力畅通长沙集疏运枢纽功能配套完善的“内循环”体系。立足于枢纽中心集疏运系统与铁、公、水、空、管联运体系的衔接配套和功能完善,率先建成长沙枢纽“内循环”和周边“外循环”紧密衔接的现代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以湘江新区规划建设的金桥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为核心,加紧建设渝长厦(沪昆)高铁金桥站(或称长沙北站)并与长沙高铁南站相对接,建设望城铁路货站与长沙铁路货运北站相对接,并以宁乡新建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货运专线;尽快规划建设由金桥直达黄花机场的磁悬浮空港运输,并逐步构成长沙中心城区磁悬浮环线。同时,依托湘江新区金桥枢纽“内循环”体系与全省东南西北高速公路“外循环”的紧密衔接,构建一天24小时内配送至全国各地的“门对门”物流及电商智能配送中心。这样,就能从根本上发挥好湖南“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卓有成效地推进全国交通物流融合发展。
建设好长岳开放带和现代水运物流。按照湖南省“十三五”规划,加紧“一带一部”战略的实施,把推进长岳一体化和开放型经济带建设,提上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中之重的位置。针对三峡工程后长江水环境变化千吨级轮船难以常年进入长沙霞凝港的实际,依据东洞庭系湘江的延伸与长江交汇的地理特征,完全可以考虑由湘江新区金桥综合枢纽顺“两江一湖三路”(即湘江长江东洞庭湖与铁、公、水路)发展,构建长沙直达湘阴三千吨级曹溪港、五千吨级虞公庙港和岳阳城陵矶港等通江达海的大通道。同时,亦可由此整合其间长沙金霞保税区和霞凝港口岸及“湘欧快线”等铁路货运口岸、黄花综合保税区与空港口岸、岳阳城陵矶保税区及长江口岸,构成长岳开放区的水、陆、空口岸与保税区的全覆盖,并争取将它连片提升设立为“中国中部自贸区”,形成长沙交通物流枢纽和自贸区融合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长岳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新湘评论》2016年第19期)
来源:《新湘评论》
作者:刘骄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