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们不能只在重阳节“敬老爱老”

来源:红网 作者:程传波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10-06 22:59:31
时刻新闻
—分享—

  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又因《易经》将“九”定为阳数,因此九月初九又被成为“重阳”,这就是重阳节的来历。“九九”谐音“久久”,含有长久之意,所以重阳节逐渐演变为尊老敬老的节日。我国从1989年开始就将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重阳节的时代主题是“敬老爱老”,子女要表达对父母的敬爱,国家和社会要表达对老人的敬爱。因此,重阳节的主角自然应当是老人。不难预料,重阳节当天,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在QQ空间、微博、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表达对父母的感恩,表达对老人的祝福。全国各地也会举办各种尊老敬老爱老的活动,让老人们感受社会的关怀和温暖。不过,正所谓“烟花易冷”,重阳节会随着夕阳西落而谢幕。我们不禁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真正守护好尊老爱老的精神家园。

  要真正地守护好敬老爱老的精神家园,我们不得不先关注两个名词:一个是“空巢老人”,另一个则是“孤独病”。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人数已超过1亿。值得注意的是,湖南省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据湖南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4年湖南省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4年底,湖南全省纯空巢老人高达340.09万,空巢率已超过55%,形势之严峻可见一斑。在这些空巢老人中,普遍患有“孤独病”,他们渴望子女的陪伴关怀,渴望一家人的团聚相守,也渴望孙子孙女呢喃着“爷爷”“奶奶”。所以,不关注这一群体,重阳节显然是残缺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因此,重阳节不能仅仅成为敬老爱老的“应景花瓶”,不能搞“一日游”,不能仅仅是发布几句文字以表示自己“没有忘记这个节日”,也不能仅仅是打个电话说句“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就算搞定了。传承孝道,需要的不是“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而是需要润物无声的静默和久久为功的坚守。每周坚持至少给独自留守在老家的父母打个电话,在出差路过家乡的时候尽量抽空回去看看父母,节假日不要总想着四处旅游到处聚餐而应多想想陪陪父母,父母在身边的人应多陪父母吃顿饭散个步……这些实际行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是真正的难事,所以说“孝道在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句诗道出了万千游子的思乡恋亲之苦。可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一个游子对应的,不正是一个或一对“空巢老人”吗?我们思念他们,不能只是在重阳节这天“应应景”,因为老人们对我们的思念是整日整夜的。只有我们有久久为功的行动,才能算真正做到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文/程传波

来源:红网

作者:程传波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0/06/41002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