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何说不懂渌江书院就难读懂岳麓书院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司马清 2016-08-26 10:55:48
时刻新闻
—分享—

 

  众所周知,湖湘文化厚重,仅享誉海内外的书院就有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渌江书院(被誉为湖湘三大书院)。渌江书院位于湖南株洲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株洲所辖各县市历来有重教兴学传统,其中办学最长、影响最广的是位于醴陵市城郊的渌江书院。渌江书院三面环山,面向渌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渌江书院早年从东正街青云山下迁至西山,宋明皆为学宫,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正式命名渌江书院。李立三、程潜、陈明仁、左权等都曾在这里求学。

  纵观湖湘三大书院,渌江书院则是湖湘正学真正成熟的标志。也就是从朱张会讲开始,朱熹为代表的闽学并引入二程的理学,得以形成完整的以经世致用为特色湖湘正学。当然,湖湘正学的集大成之地应当说是岳麓书院,但最初发端就是渌江书院。朱张二人最先在渌江书院见面并进行商讨,随后一同去攀登南岳,进一步交流,随后诞生《近思录》等著作,并率先在渌江书院传播新形成的理学体系。所以醴陵有二圣桥,株洲有朱张渡,醴陵的昭文书院就是张式的醴陵学生黎贵成,率先创办在醴陵的全省第一所传播新理学的书院。

  可见,历史上渌江书院是接引朱熹闽学进入二程理学并最终形成现代理学的桥头堡,渌江书院与岳麓书院同为湖湘的文脉,研究岳麓书院,不可不知渌江书院。也就是说,不懂渌江书院就难以真正读懂岳麓书院。

  渌江书院的另一个价值所在在于那个年代,书院实际上就是官道上的驿站和旅馆。途径这里的官员肯定会去书院借宿,书院也有聘请旅途耽搁的名人达官贵人讲学的习俗。书院也就逐渐变成途径官吏们讲学和学术交流的所在。比如左宗棠在醴陵讲学,后来当陕甘总督收复新疆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招募他的醴陵学子一同进疆。

  渌江书院设讲堂、内厅、斋堂和考棚。院前有千年古樟。古樟下刻有明王守仁在醴之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右下方有洗心泉,清澈见底,水味甘甜,可消暑气。左前有宋名臣祠、靖兴寺,可通渌江书院。书院左侧有考棚一字排开,考棚前院有于右任书“宁太一纪念碑”(碑原立于太一墓旁,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遭破坏,由教师进修学校找回,暂立于此)。光绪三十年(1904),改渌江书院为渌江高等小学堂,次年再改办为渌江中学(后改县立中学)。民国16年秋冬停办。1917年,在中学原址办县立乡村师范,1950 年又改为县立中学。县立中学与湘东、遵道两所私立中学合并为醴陵一中后,原址曾办过医院或闲置。1981年,创办醴陵教师进修学校。1982年,政府拨款维修,我国著名醴籍书法家李铎为题门额:“渌江书院”。

  (作者系湖南省对外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来源:红网

作者:唐学伟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8/26/407026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