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徐守盛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传达学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六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审议有关改革方案。徐守盛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用好综合督察、专项督察、随机督察等方式,最大程度发挥改革督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尖刀”作用,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要以周密的安排部署保持改革连续性、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提升改革实效性、以正确的用人导向调动改革积极性,确保换届工作与改革工作“两不误、两促进”。(7月28日红网)
道虽迩,不行不至。所谓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即是指经过前期改革攻坚,化解了诸多难题后,改革成果即将惠及全体民众时的最后一步。切不可小看这一个“最后一公里”,这个阶段涉及从实际层面调整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往往阻力最多,困难重重。若是处理失当,势必会令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效力大打折扣,甚至会导致某些重要领域的改革会前功尽弃,最终不仅仅会影响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亦会在某种程度上降低老百姓的“获得感”。用哲学的话语来说,改革的“最后一公里”,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不打通这看起来短短的“公里”,一切亦无从谈起。
这些年来,无论是从放眼全国,还是立足湖南,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关键的问题,啃掉了一些难啃的“硬骨头”,形成了一系列改革共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如何将改革的共识内化为每一个人的行动,即如何有效打通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这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核心议题。基于这一改革现实,且不妨运用唯物辩证法常识进行厘清: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推进的,内因决定着根本走向,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但我们不能一味强调内因,而忽视了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是要始终坚持内外因的辩证统一关系。
确切些说,真正要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那么一方面必须从具体的改革领域入手,将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所取得的共识或成果形成具体的制度举措,并转化为推进该领域发展的活力源泉,实现长效的科学发展模式,让广大人民群众收获改革的红利。本次湖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中提到的,国有文化企业在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要以改革为契机,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全方位的内容导向管理机制,充分激发创意创造活力,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既讲效率又讲公平的生产、考核和分配机制”,便是一则意在通过解决内部自身问题,而“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的生动案例。
当然这些还不够。因为所有领域的改革到了非常关键的“最后一公里”阶段,必须形成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以保障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真正执行到位,取得实效。于此,如何优化并发挥纪检派驻机构的作用,切实把派驻纪检组打造成“不走的巡视组”,这显得相当重要。一旦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才能有效确保各项改革政策落地,才能让各改革相关利益方或改革的主体明确自己的“责任田”,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最后的“质的飞跃”。
一句话,在当前的改革语境下,要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除了内部攻坚,更要形成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两者“里应外合”缺一不可。
文/石书红
来源:红网
作者:石书红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