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肖国安:构筑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

来源:红网 作者:肖国安 编辑:许敏 2016-07-14 22:36:50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湖南省教育厅厅长  肖国安)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其中所指出的“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既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更是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

  一、突出育人中心,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

  育人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体系的中心任务。近年来,湖南坚持把德育摆在首位,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湖南大学生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强化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首先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形象生动的方式,有效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传播力;要主动适应新兴媒体发展,贴近师生接受心理,切实提升话语传播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独特功能,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次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回应热点、讲透难点、化解疑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立场观点,使大学生终生受益。要构建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理论联系实际的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体系,提高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培养质量,培养更多优秀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才。尤其要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大扶持力度,完善评价体系,培养更多思想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

  二、突出问题导向,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在人类发展史上,从来都是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肩奋斗,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繁荣。但工业革命之后,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今天我们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但是人类自身以及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紧迫了。因此,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更加需要。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湖南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勇于担当,做出无愧于时代和历史的贡献。强化理论创新,首先要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防止出现马克思主义“失语”“失踪”“失声”的现象。其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问题总是存在于实际之中,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在选题评价上强化问题导向,把学术追求与社会需求紧密统一起来;在过程评价上强化实践导向,把理论研究植根于改革开放的火热现实;在成果评价上强化效益导向,使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应用、接受检验。尤其要加强智库建设,突出对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推进作用的应用对策研究。再次要改革学术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学术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特别要改进评价方法,合理设置考核周期,把教师从繁琐的考评中解放出来。

  三、突出特色发展,强化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

  学科是一个系统的范畴,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集知识创造和传播于一体的特定知识体系和组织系统。习总书记讲话强调,要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近年来,湖南注重突出优势、拓展领域、补齐短板,不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建设。“十二五”时期,湖南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共建设了6个国家重点学科、86个省级重点学科,初步形成了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的学科布局,有些学科进入了全国先进行列。加强学科建设,首先要加大建设力度,努力打造一批能增强原创能力、推动理论发展的基础学科,一批有较强对策研究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学科,一批立足学术前沿、注重前瞻研究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其次要突出特色发展。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既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和湖湘特色,又要具有原创性和时代性,建设有湖湘特质的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再次要加强队伍建设。人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目前,湖南高校有哲学社会科学人才2249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比例达到38%、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国家杰青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4人、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115人,但与自然科学人才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大师级人才还很缺乏。要深入实施“高校学科带头人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和“芙蓉学者计划”,努力造就一批德高望重、德艺双馨的学术大师,一大批理论功底扎实、善于开拓创新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中青年理论人才,特别要重视团队建设,着力打造人才聚集、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团队。

  (文章来源:湖南省智库网)




来源:红网

作者:肖国安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7/14/40346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