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中部崛起”,协调发展是“点火器”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夏熊飞 2016-06-07 00:08:43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6日,《人民日报》刊出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署名文章。徐守盛在文章中强调:协调发展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我们要准确把握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自觉把协调发展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奋力谱写协调发展新篇章,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发展为上,“协调”当先。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若说“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则“全面”讲的就是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中,“协调发展”强调的也正是“全面”二字。经济新常态语境下,谋划“十三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必须在优化结构、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就城乡关系而言,其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焦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定》就曾明确强调,“十三五”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曾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再往前看,近几年中央连续出台多个“一号文件”,“统筹城乡发展”也皆为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决胜“十三五”的要诀。城乡协调发展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统筹城乡发展也已成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思路大战略。徐守盛指出,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关键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共促共进,已经凸显出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问题的精准认识。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而在先前一些地方,资源环境约束瓶颈不断突出,公用设施建设日渐滞后,城市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城市病”已经逐渐明显。决胜“十三五”,湖南就必须补足生态短板,尊重自然生态格局与民族文化传统,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民小康就谈不上全面小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已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任务。通俗点来说,就是全面小康建设中我们绝不能只重视城市忽视农村,只重视工业忽视农业。在湖南这个农业大省,更应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着力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切实补足农业、农村、农民这块短板。
  
  就湖南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城乡差距、城乡不协调问题还比较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与城市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徐守盛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环境治理,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和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就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
  
  城镇的发展不仅是物质财富富足的标志,而且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在城乡协调发展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城市为中心或简单地以乡村为中心,而必须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统筹推进,着力促进城乡在发展理念、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做到在城市能品味到乡村的生活品质,在乡村能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4个方面展开。”“一带一部”背景下,湖南就应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用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用发展新动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全面对接与融入长江经济带开发和建设,实现中部地区加快崛起。
  
  文/雪花飘

来源:红网

作者:雪花飘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6/07/40025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