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和文化是分不开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红网大型报道“蓝色洞庭”之《常德篇》中,常德市委书记王群在谈及如何打造常德名片时如是说。确实,常德从古至今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其中最出名莫过于陶渊明《桃花源记》。那常德该如何做才能不辜负这一手的文化好牌?(4月28日红网)
对于旅游地建设而言,文化最大的魅力是它会让人“慕名而去”。在网上随便一查“常德桃花源”发现,不少人就是冲着陶渊明的描述中那个“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美境而来。但文化,特别是极具历史积淀又美名在外的文化源地也容易让人失望,所谓“期待越大,失望会越大”。因此,在建设文化旅游时应尽力去满足游客的期待。
除了风景本身,对游客而言,文化旅游更深层次的魅力在于一地的风土人情。古人记载中,桃花源这片土地被赋予一种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嘈杂、我自悠然自得的气质。这是桃花源的独特魅力。若比较风景之秀丽,比桃花源好的旅游景点很多,因为桃花不止在这一处盛开。但提起恬淡悠然、与世隔绝之境,桃花源毫无疑问在首选之列。而这正是桃花源旅游能有灵魂的原因。
王群介绍,桃花源景区正从外表重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形象上下功夫是必须的,但不应止步于此。中国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已经被诟病许久,如厕所、垃圾箱、地边摊等都是重点吐槽对象。世外桃源不应存在这些细节的疏漏。毕竟,公众设施的便利是让游客不至于失望的基础。
再者,过度商业化也会让文化多了些“铜臭味”,进而美感被打折。从一个游客的角度而言,在景区做任何事情都谈钱、景区建设风格没有特色、商业区的纪念品和景区不搭边等都是太过商业化的表现。打造一个景区,特别是文化景区的独特美感,是政府文化建设的功力所在。深挖桃花源的文化气质、打造专属常德的人文风情,同时又不显得做作,这是都是需要政府花心思去做的事。
总而言之,让旅游地建筑保持原貌、让人们重拾原本的生活状态,或许,这样的桃花源才会有灵魂,这样的旅游地不愁游客不来。
文/杜双
[延伸阅读]
所有的“诗和远方”都不及“马上出发”
——“蓝色洞庭”系列报道评论之一
环洞庭湖旅游应注重协同发展
——“蓝色洞庭”系列报道评论之二
让岳阳洞庭旅游资源惠及民生
——“蓝色洞庭”系列报道评论之三
以“厕所革命”牵动“蓝色洞庭”全身
——“蓝色洞庭”系列报道评论之四
来源:红网
作者:杜双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